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1月18日
第C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微泓集)好 禪

好 禪

大洋彼岸的老友是天主教徒,跟甘神父學禪有年,如今也是禪師了。有一句口頭禪,凡欣賞的、認為有深度的、可觀的東西,都說So Zen like,或乾脆寫中文:好禪!

這是具概括性的判斷,沒有解釋性的補充說明,旁人若不明白,便得自行參悟,十分有趣。我不知道她在禪社是否也用這不立文字的方式開悟坐禪的人,卻想起中國古典詩的印象式批評。印象批評重直覺與審美,如何看待一首詩?評者不會用什麼方法或論點來剖析作品,卻創造出另一首詩或意象來還原印象,如《鍾嶸 · 詩品》:“范雲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丘遲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批評變成創造行為。宋代以來的詩話中大量這類評述。

我們習慣理論,凡事要分析,總要把美好的東西,如詩,似放在手術台上分解,找出它的內涵形式和結構等。讀到佳、妙、好等籠統的喝采時,便大傷腦筋,即使遇到氣象雄偉、情景真切、氣勢宏壯等描述,也期望再有後續的補充,好使細節更清晰。實則這種追求批評文字簡潔優美的風氣的形成,與我們民族長於直覺,重自然感悟,不擅推理思考有關。所謂好或妙,其實已經是一種從直覺作用經理性思考再回到直覺欣賞的完全欣賞過程。比如看京劇,台下觀眾叫絕,是出於長期浸淫於劇場的品評結晶;又如舌尖上的禪境,道理一樣,是無數煮與食經驗錘鍊的化境。一旦達此境界,便處處禪悟。

很喜歡蔣捷的《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滴到明。”一樣的聽雨,美感內涵與生命共同成長,鮮明、無奈、淡漠。要深究,先得培養詩歌藝術美感,充實寫作情景的知識,有人生體驗也很重要。否則,投入其中,只覺得它美,這就夠了。或者可以說:好禪!

吳淑鈿

2024-11-18 吳淑鈿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5588.html 1 (微泓集)好 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