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篷拆掉以後
家居裝修進行了六十幾天,到了牆壁批盪階段。看見斑駁的牆壁日漸平滑亮麗,正為工程順利進展而高興。就在此時,裝修師傅說政府人員來過巡視,門上貼了東西,要我去看。原來是一紙停工令,說此單位有僭建物,必須拆除,待認可後方可復工。
我猶如晴天霹靂!“僭建物”?哪來的“僭建物”啊?耐着性子再看,原來是指陽台上蓋的涼篷。
我呆住了。腦際霎時如同電影倒帶,立即回到三十多年前。這是個剛開售的高層樓盤,我是進入大廈的看樓客。發現大廈有個陽台近十二平方米的兩居室單位,可望近山,可眺遠海,視野開闊極了。一個小單位竟擁有“豪宅”般的陽台,且價格不貴!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湊了幾萬元訂金,就把它買了下來。很快便開始籌劃裝修。裝修老闆對我說:“你的陽台很大,應該蓋個涼篷引走雨水,不然下暴雨時高層雨水匯聚陽台,小渠宣洩不及,水浸客廳就難以避免了。”
向來,裝修公司與業主商談項目,總是寧多勿少。當時我就以為,這是老闆故意說的危言。後來聽了朋友的忠告,陽台上建涼篷的項目才被確定下來。
幾個月後,裝修接近完成。看見客廳、房間、廚房等處的工藝不錯。移步陽台,已蓋了個透亮的鋁框膠篷。想着它日後可保護家居,既不影響光線進入,又能保持陽台的視野,不禁喜從中來。
美好的回憶很快就結束,一切回歸現實:眼前最讓我心痛的是涼篷。三十多年來它保護了我們的家居,讓我們一家躲過幾次類似“天鴿”的狂風暴雨。現在面對要拆掉的命運,相信誰也不捨。但當明白“僭建”的定義:原圖沒有的硬件,後來才加上去的。之後,再心痛也是無法挽回的了。但另一方面又想到,陽台沒有了涼篷,難派上用場之餘,本來細小的室內空間,更捉襟見肘了。但最令我害怕的,始終還是裝修老闆三十多年前的預言。
近年,興神人預測未來,雖然大多結果都有點虛無飄渺,但亦有較接近的。例如有個叫阿甚麼德的就說過,二〇二四年災劫不斷,要大家小心為上。想着想着,莫非要我家拆涼篷也算一宗?舉目四望,陽台上有篷的比比皆是,偏偏只有我家的涼篷要被拆除。看來不信是災劫也不行了!
回想過去,對比現狀,一面倒的煩惱讓我陷入十分痛苦的境地,連帶生活、工作都變得一塌糊塗了。在心情崩壞的日子裡,面對鏡子,我幾乎不認得自己了。慶幸在關鍵時刻,習慣的理性終於戰勝一時的非理性,決不能讓耗損生命的情緒繼續下去了。而也在此時,兩兒知道情況後來電,一致決定拆掉涼篷,也談及拆掉後的初步處理。於是,痛苦情緒對我的煎熬,止於兩晝夜。
一旦信念確立,雖然看見涼篷被拆後留下滿目破損和空蕩,內心已變得十分坦然:不破如何立呢!但之後怎樣利用這個陽台,如何能把陽台改造得比以前更好?心中仍沒有概念。
這時大兒子對我說:“我有辦法把陽台變長。”怎麼可能?六米半的陽台,難道會變成八米?他笑着說:“你就瞧吧!”經過他與設計師協商,拆掉涼篷後的陽台設計圖紙出籠了。
這是一張施工圖,只見褐色的地面不斷“延長”。水泥地面完成後,上面架設了承托支架,然後再鑲嵌塑木條板。為雨水能進入塑木板下的水泥地面,板與板之間留了零點幾厘米的縫。就這樣,塑木條板鋪砌的地面從一頭延伸至長長的另一頭,一如某些沙灘或公園,是走道式鋪砌,平整防滑,也十分好看。
幾天後,“走道”在盡頭繼續爬升,直至兩邊的牆頂。一個和以前完全不同的陽台在眼前出現了:兩面牆壁是新貼上的馬賽克,是醒目的紅白相間;地面及延伸至牆頂的塑木條板,是耐看的深褐色。站在陽台的任何一端,都感覺到,陽台真的變長了。
裝修工程終於完成了。和以前涼篷全覆蓋不同的是,亮麗的陽台只安裝了兩個可伸縮的帆布篷,一套精緻的白色戶外餐桌椅安放陽台的一端,而另一端的地面和塑木條牆板上,種植着許多五彩繽紛的花卉。
端杯咖啡或香茶在桌旁一坐,吹着初夏的風,欣賞好看的花卉和不遠處的山色,或看書,或寫東西,或發呆……都十分寫意。
陽台,這個曾經的傷心地,後來又擔心無法派上用場,竟變成很有意思的地方。
在大把的年歲,搞了次有故事的裝修,讓跌宕的人生再添一筆,是黑是白,是紅是藍……都不
重要了。
曾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