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基建助力區域合作
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完成多項大型基建,包括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青茂口岸、橫琴口岸等,強化澳門與鄰近地區的合作,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議員梁鴻細認為,這些基建不僅提升通關效率和交通便利,還為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促地區經濟一體化
近年來,澳門在通關基建方面投入巨大,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青茂口岸、橫琴口岸等相繼落成啟用。梁鴻細表示,這些基建項目的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提供堅實的基礎。雖然澳門地處珠江三角洲邊緣,歷史等因素使其發展水平不及香港,但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促進“一小時生活圈”的交通便利,推動澳門與香港及珠三角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帶動旅遊業發展。
他指出,上述口岸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大幅減少通關時間,便利貿易和創業。此外,這些口岸與高鐵站連接,提升澳門與內地的交通聯繫,助力旅遊業復甦及融合國家發展大局。
梁鴻細強調,新的通關口岸除提升通關效率,還引入高科技智能化關檢設備,通過“風險管理系統”預警,針對性地打擊走私等違法行為,保障澳門的治安環境和居民財產安全。同時,橫琴口岸的便捷通道及“粵澳聯合一站式”驗放模式,也便利居民往來琴澳的生活和就業。
支持建設珠澳河隧
今年七月,珠海自然資源局的規劃文件顯示,在灣仔保留口岸用地,以建設河底行人隧道連接澳門媽閣。梁鴻細稱,媽閣河底行人隧道可改善灣仔口岸與澳門之間,過去僅依靠水路運輸的不便,同時能夠應對不可抗力的狀況,具有較高的實用性。他指出,這是珠澳跨境河底隧道,將促進珠澳兩地的交流與發展,緩解現有口岸的通關壓力,提升旅遊交通的便利性。
梁鴻細指出,該地段位於十字門水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是延續珠澳居民歷史交流的通道。希望隧道能完善步行環境,讓遊客及本澳居民感受歷史氛圍,同時與媽閣區文化遺產群接連,促進內港區的活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