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0月22日
第B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塞尚的風景畫

聖 · 維克多山

溪 流

池塘上的橋

塞尚的風景畫

任何色彩之美都不應該被理論所遮蔽,即使這些理論高深無比。繪畫藝術首先是作用於人的視覺,是用感性的形式來表現其豐富性和深刻性,它有其獨立性和完整性,並非作為思想的媒介而存在。

面對一幅畫,最重要的是“看”,所有的感受和思考都只能在“看”的過程中生成。不同畫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塞尚的畫,需要我們用視覺去“觸摸”,一個一個色塊的“觸摸”。塞尚的山水畫,就像是一塊外表原本平滑的晶體摔碎後重新拼貼而成的有着無數裂縫的晶體,其表面不再平滑,而是凹凸不平,粗礪、質樸,猶如色彩斑斕的石塊砌成,不是輕盈的絲滑,也不是美好的恬靜。塞尚的山水畫是運動的,這種“運動”的發生不是靠人的想像,而是近乎一種直觀感受。

每次看塞尚的風景畫,我都覺得畫裡的每一個色塊在動,它們自己在動,似乎要擺脫現存的關係,似乎在尋找全新的位置,這種感覺好像是拼貼“碎片”時出現錯誤而需要糾正,抑或是還有其他的拼貼方案可以繼續嘗試,總之,在“看”畫的過程中,這些色塊一直在動,一直在不停地“組合”。我特別喜歡《溪流》,這幅畫的每一個地方都在動,枝葉交錯,沙沙作響,溪水清澈,潺潺流淌,水中的倒影似真似幻,畫中的每一個色塊都在主題的驅使下各顯其能,它們隨着枝葉搖曳,伴着溪水流動,每一個色塊都在釋放能量,都在閃耀光澤。久視,會以為這是世界的入口,有一種生動的粗糙,有一種初始的鮮活,和諧與雜亂,清晰與混沌,靜謐與躁動都在交替運行。因為色塊之間的“裂縫”給欣賞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阻滯,這種效果比流暢更深刻,比優美更厚重,因為一種迷人的張力而顯出了超乎尋常的深度。

再看《池塘上的橋》,太像一塊碎裂後重新拼貼而成的翡翠,畫中的橋掩映在蒼翠蓊郁的林木之中,綠色幾乎充斥着整個畫面,盡情地渲染,分明是一個清新的世界,表現得卻如此蓬勃有力,而那座橋則像是隱匿在虛實之間的一道界限。畫作充分體現了塞尚對結構和色彩的精準把控,創造性地完成了對自然的回歸與表現。

有學院派的畫家質疑過塞尚的畫技,認為塞尚作品中所表現的對象畫得不像,與現實世界中的物象的相似度不夠,由此懷疑塞尚通過主觀表現來掩飾自己畫技上的欠缺。這樣的評論讓我想到蘇東坡“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詩句。其實,畫得像不像,不應該成為一條評判繪畫藝術的標準,“畫得像”是一個畫者在初學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即使塞尚在某些技巧使用方面有所欠缺,也很難從一幅已經完成的作品中看出來,因為大多數畫家筆下的對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形”。這種“變形”並非是因為“畫得不像”,而是一種藝術效果,畫家畫的是自己內心的風景,不會滿足於對現實世界的臨摹。塞尚的風景畫也是如此,他是在通過畫筆來尋找真實的自己和他認為的真實世界。對觀賞者而言,我們只需看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效果和意義,而不是去思考與藝術無關的事情。

關於“變形”,在塞尚的《聖 · 維克多山》系列作品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有的作品像是透過一塊不規則的晶體片所看到的景象,畫中的物象似是而非,有一種大象無形、形散神聚的恢弘氣象。這些作品似乎不希望觀賞者把目光停留在視覺享受的層面上,而是讓畫面處於一種有待重組、有待完善的“未完成”狀態,讓觀賞者聚焦萬物的本質和自然的偉力,聚焦畫家着力表現的永恆主題。

塞尚自己說過:“大自然始終一如既往,可它的外觀卻一直變幻不停。作為畫家,我們的使命就是用大自然所有變幻的元素和外觀傳達出它那份亙古長存的悸動。”面對塞尚的作品,我們要學會純粹地“看”,純粹地“思”,看到那個更為真實的大自然,看到那個我們想要參與的大自然,看到那個無比親切又深不可測的大自然。

文:郝俊 畫:塞尚

2024-10-22 文:郝俊 畫:塞尚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70096.html 1 塞尚的風景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