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9月22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消失的城市敘事詩

《邊走邊看》 作 者:李銳奮 出 版 社:邊度有書 出版日期:2005年4月

《另眼相看》 作 者:李銳奮 出 版 社: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 brownie publishing ltd.、 燈塔出版社Guia Editora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消失的城市敘事詩

初次“認識”李銳奮,是在二〇二二年的社交平台上及報刊上,所閱讀到的各種關於他的悼念文。那時從他人的文字中,間接地看到一個受人愛戴、尊敬的攝影家、藝術家、策展人、教育工作者。後來發現一本出版於二〇〇五年的《邊走邊看》攝影文集,從作者本人的攝影作品及文字中,“直接”認識了他,並喜歡上他些那看似簡單、樸實,卻潛藏哲思的文字。

一般來說,平時在欣賞攝影作品時,我傾向文字的篇幅為次,是攝影作品的一種簡述或某種延伸、啓示,而非長篇大論,蓋過圖像作品本身的“說話能力”。而當閱讀帶有詩意、文學性(或非說明性)的文字時,亦未必希望圖像的視覺語言,某程度地“局限”了每個人從文字中,所讀到而各自產生的不同畫面感。然而,《邊走邊看》卻恰到好處地互相結合,同時滿足了我這名喜歡文字和欣賞攝影作品的貪心讀者。該攝影文集的攝影作品及短文∕隨筆,均出於作者在《澳門日報》的攝影專欄,他在開篇中說:“有時候覺得攝影該可以用隨意的、自在的或者片段的方式去做。我想到,為甚麼不可以像寫日記那樣做些攝影日記呢?”大概正是那份從容的心態,所呈現出來的攝影作品、創作心得,以及穿插其中的一些攝影理論等內容,方能予人一份耐讀、耐看的韻味吧。

在李銳奮離世的兩年後,另一本關於他的純攝影集《另眼相看》於二〇二四年“出生”。這本攝影集收錄了作者一些從未出版,攝於九十年代至千禧年的影像記錄。《另眼相看》共八個章節:馬場區、鄭家大屋、冠男茶樓、青洲木屋區、內港、路環荔枝碗、橫琴、澳門,合共一百二十一幅作品。每個章節的開首僅一段極簡的扼要文字,不帶批判地呈現一些重要年份、數據、事件,甚有一份歷史感。而這本攝影集各章中的無數風景,在今天急速發展的小城,驟然消逝。眼前這份當今的“已然消逝”,對比當時透過攝影師之眼所留下一幀幀的“刹那永恆”,尤顯珍貴。

曾經聽過一句話,“記錄”這件事本身已有意義。著名台灣攝影家阮義忠於序文便說:“攝影最強的地方,就是替終將消失的人事物留下證據。李銳奮關心眼晴所見的一切,懷着同理心按下快門,觸動着讀者,讓他們感同身受。在我看來,這就是強而有力的風格證明。”這本《另眼相看》以某種“紀實”方式呈現,然而那些照片中的“記錄”,不是那種煞有介事的記錄,更多的是混和了一份份隨意感、生活感,富有人文氣息。

人的生命終究有限,但留下來的作品卻能以不同的方式“活着”,以延續其精神。我想,這既是後人對李銳奮一份愛的延續,同時也讓一些本來不認識作者的人,透過一本可供珍藏的攝影集,好好地認識這麼一位攝影家、藝術家。

如果這本攝影集是一首消失的城市敘事詩,而詩是為了最後一行而寫的話,在一頁一頁地翻過了一百二十張照片後,《另眼相看》裡所編排的最後一張相片,是編輯的別出心裁。至少,作為不認識作者本人的一名普通讀者,我的內心有那麼一秒,被那份饒有寓意的心思所觸動了。

亞 詩

2024-09-22 亞 詩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64142.html 1 消失的城市敘事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