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甩轆
“摩羯”掠澳,輕軌在八號風球除下後兩小時才復運,“輕軌在重要時刻幫唔到手”續發酵。“落波”時間剛巧在下午上班之前,正是居民急需公交發揮效用之時,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之際,輕軌卻甩轆,且這個“養”──建設逾百億元、年耗費八至九億的龐大公帑,網評不風風火火才怪!
輕軌公司事後才解釋,輕軌大部分設施暴露在戶外,颱風下易受外來物損壞。的確,不少鐵路或列車系統都必須在復運前派員巡查一次,沿線沒有物件或損壞才發車。安全第一,是公交運輸的前提,居民都理解。風後工作人員巡邏行車軌道需要兩小時嗎?氹仔段輕軌線全長十二點五公里,走一圈只需二十二分鐘,就算檢查慢一點也不用一小時吧,為何兩小時後才發出風後首班列車?要知道風後發車是公交服務的關鍵時刻,正是急民所急之時,理應加快巡查流程,平衡安全與居民的需要。
檢查軌道全線現時已有不少科技手段,鄰埠港鐵引入軌道智能監測系統,由震動感應器和激光探測相機等組成,能精準發現路軌等問題,及時維修。本澳輕軌系統並不相同,但也可以引入科技手段監測,加快風後巡查時序,相信並非難事。
斯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