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八到一九五三年
地圖上的澳門(九)
本欄早前介紹了七張澳門古地圖,今期繼續介紹一九二七年澳門城市及新港口平面圖。此圖由若昂·卡洛斯·阿維斯(Alves, João Carlos,生於一八九一年)繪製,是彩色石版畫,附有葡文圖注,現藏於澳門檔案館。
此圖反映出澳葡當局填海的計劃,蓮花莖和今青洲大馬路一樣,兩旁都變為陸地。而在東側,澳葡當局計劃在如今的水塘和友誼大馬路以北的區域填海,但是最終澳葡當局只進行了部分的填海工程。另外此圖附有三張插圖。第一張是一八四〇年(清道光二十年)的澳門地圖,第二張是一幅包含澳門半島、氹仔、路環、灣仔、大橫琴島和小橫琴島的地圖,第三張則是站在西望洋山眺望澳門半島的照片。
相信各位來到此刻一定能找出關閘、媽閣和南灣的位置了。其實,原城牆內之區域在鴉片戰爭後變化不大,但是這時我們能見到一條非常重要的街道出現了,那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但是南灣大馬路對開仍為海面,此等海景很快就會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了。
有必要談一談計劃填海的區域。正如上文所述,蓮花莖兩側分別為巴波沙坊和馬場,今青洲大馬路附近就成為青洲坊。筷子基這個現時人口稠密的住宅區從此時開始出現在澳門歷史上,而水塘方面,原來計劃是用作工業區,但是後來澳門供水需求增加,因此這個地塊就用作貯水,導致海邊馬路不再是海邊。而如今新口岸仍然是海面,不過新口岸防波堤已經出現於澳門地圖之中。
此圖同一八八九年赫托澳門半島平面圖同樣重要。這兩幅地圖十分詳盡,能為我們提供不少很有價值的資料。還記得本專欄於今年一月三日說明之地厘古工程師馬路B段嗎?當時就是借助此圖來確定此街的年代同街名的,因此省去了很多麻煩。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