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荔秋蘭彬
陳懷萱
讀清人書法絕句
僑民汎海記當年,延佇行旌美利堅。
樽俎中西今又是,人心復聚勝從前。
陳蘭彬,字荔秋。廣東吳川人,清廷首任駐美公使。光緒元年十一月十四日,主事陳蘭彬以二品頂戴出使美國、日斯巴尼亞(今西班牙)、秘魯三國,光緒七年詔回。蘭彬嘉慶二十三年生,身歷嘉道咸同光五朝。諸生時已有用世志,究心古今兵事得失。以優行貢京師,咸豐元年舉北闈,三年成進士,由庶常改主事。世謂粵人多通外事,粵督黃宗漢知其能,奏調辦理洋務。時番舶麇集港澳,動挾以兵力要挾,蘭彬抗剛懷柔,遐邇咸服,此其任中外交涉之始。為曾國藩、李鴻章賞識,歷任江南機器製造局、上海廣方言館總辦。同治十一年,曾李舉薦任出洋肄業局總辦,率第一批官費幼童赴美升學。初,蘭彬以國人罕窺泰西汽電之學製造之奧,援洋將亦不足恃,倡議選生徒遊學美國,李鴻章深韙其言。詔遣幼童赴美肄業,蘭彬攜行監督。先是,日本選派高才生遊學歐美,學成入贊樞要,或充顧問。中國風氣未開,士夫多不願子弟遠涉重洋師夷長技,故赴美幼童多孤寒幼稚,出洋後濡染歐風,眩目於宮室,醉心於飲食輿服,於其政治藝能鮮所研究,穎秀者則又厭棄儒學,謂中國經術不足以致富強,“公悄然自憂之,謂選擇未至,貿然遣派之,失策也。公歸,而容閎繼其任,學未畢業,遽召還,公謂以中國才雋不能與日本爭優勝,而廢然自返,將來貧弱以召禍,異日交涉,恐無任事之才。後竟如公言。”光緒甲午十二月十四日以憂忿卒,年七十九。見朱祖謀撰《總理各國事務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署禮部左侍郎陳公神道碑》。原議遣二百幼童赴美,十五年為期,不數年譯署撤回,或譖蘭彬保守,然遽然全數召還亦非其所願。留學幼童心智未開,於西洋制度、文物典章不辨優劣,難定去取,使其才學終不為本國所能用,則於人於國何益?當日撤回,實出事前算計未精。同治十一年曾李聯銜上《幼童出洋肄業事宜摺》,奏稱蘭彬“夙抱偉志,以用世自命,挹其容貌,則粥粥若無能,絕不矜才使氣,與之討論時勢,皆能洞燭幾微,蓋有遠略而具內心者”,則其自知失策,乃翻然悔悟。翁同龢亦稱其人磊落。古巴誘華工至三十餘萬,勞役若牛馬,蘭彬嘗至其地,撫慰甚慇,且力爭於該國,成《古巴華工調查錄》。還朝直總署,敷奏中西政治得竅要,交涉持大體,威怵利誘,無所屈撓,有古大臣匪躬之風云。初任翁源訓導,撰《詩經劄記》,在畿輔撰《治河芻言》,在海外撰《使美紀略》、《泛槎詩草》。此陳蘭彬為志絜三兄行書八言聯,“梁鴻舉案德著齊眉;孔雀屏開才嫻中目。”款識“荔秋陳蘭彬”,鈐“荔秋”朱文印。似屬書賀嘉禮,楹帖平起仄收為變格,亦偶見之。蘭彬當日以公法商約力爭於美日秘等國,議定傭工限期與款待條目,自是僑民脫奴籍,“東南洋各島羈旅,鼓舞謳歌,深知祖國可依賴,皆云此舉有以收既渙之人心使之聚也。”今距蘭彬使美將又一百五十年,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當此時勢,凝聚天下人心,猶為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