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賽場
二〇二四巴黎奧運正式落幕。網上看到有人形容,奧運會是運動員們四年一度的夏令營,卻讓觀眾也產生巨大的狂歡症候群,此話實屬不假。雖然本身對運動幾乎一竅不通,但自從北京奧運那年開始便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參與這場盛大的狂歡,也能感受到那股濃縮的、爆發的生命力,來自世界上各式各樣有着某項頂尖運動技術的人類,為了突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極限而匯聚一起,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讚歌呢。
從〇八年北京奧運會到今年,不過才過去了五屆奧運,我已從小學生變成社會人。同樣能感知到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還有觀賞運動比賽的角度。從以往“無金不歡”,電視媒體分分秒秒更新獎牌榜,要是哪位運動員與金牌失之交臂,我們會一拍大腿:“哎呀!好可惜。”當然現在也會這樣想,只是我們會(幻想自己)再拍一拍運動員的肩膀:“但是你已經盡力了,比賽非常精彩,我們也會為你喝彩!”
頂尖好手鬥到最後,比的就是心跳。以上帝角度看別人比賽總是很輕易,因為落場的不是自己嘛。雖然普通人沒有機會參加奧運,但我們一樣需要面對生活的逆境,當我們自己親身落場的時候,沒有教練在身邊,要怎麼打?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點“逆境商數”了。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美國學者保羅 · 史托茲教授首次提出“逆商”概念,顧名思義就是量度一個人在面對逆境的時候,能不能夠保持冷靜思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及作出合適行動的能力。語言學家和經濟心理學家卡爾 · 諾頓甚至直接在書名上寫道——《AQ逆境商數:比IQ、EQ更重要,讓你不被時代淘汰的應變力》。
保羅 · 史托茲教授形容這個世界分為三類人,第一類人叫做放棄者,當遇到困難來到的時候,想都不想便第一時間投降,覺得自己無法解決;第二類人叫做紮營者,紮營者會作出若干的努力,但到了某個階段,覺得自己已經嘗試得足夠多、付出得足夠多,便會停止在這個階段,不會再作出嘗試或者挑戰;但真正成功的第三類人叫做攀登者,他們如果鎖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便不會理會過程當中會遇到多少困難和挑戰,並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就算有任何困難來到,都會一一回應並克服,這類人有着比別人高的AQ逆境商數,才是真正的領袖。
比賽當中勝負都是常事,想贏首先要不怕輸。人生的賽場也是一樣,面對不同的困難和挑戰,擁有好的AQ,就如擁有一位好的教練,讓我們亦能與運動員一樣,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唐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