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孰為仁,何為義?這是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因為它是古代的東西,便與“老”掛鈎,成為“古老”的東西,很大部分已被今人唾棄。一講到“仁義”兩字,一個美麗的轉身,成為法蘭西皇帝(France King),音譯為粵語是“費事傾”。你不講,我不談,並非沒有人提及。衛道之士便說:“錢財如糞土,人義值千金。”聽來錢財是沒用的,像糞土一樣,只有仁義才可貴。不過細味其詞,錢財既如糞土,而仁義値千金。試問“千金”是否也是“錢財”?反來覆去,仁義就等同糞土。
不過,孔子就以仁義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即人與人相互親愛。《禮記 · 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人。”《墨子 · 經說下》:“仁,仁愛也。”《莊子 · 天地》:“愛人利物謂之仁。”唐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謂之義。”
說了一大堆都是“古老”的說教言詞,費時失事。時,就是金錢。有謂一寸光陰一寸金,所以今天的話題就是“義”這個字。消息說:港男換錢黨賭場贏二百五十萬元,追隨他謀生的內地漢,換言之是他的“馬仔”,突然見到這二百五十萬元,之後甚麼都看不見矣,則遑論仁義道德,於賭場酒店內,手起刀落,取了他性命,這就是“見利忘義”。與他同撈同煲的還有一名女換錢黨齊齊落網。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這句話聽了幾十年,據我所知,十個富翁九個半都不是靠橫財而富,顯然這話騙人。縱使富了也不長久,所謂三更貧,二更富。富也不長,其實應說富也不祥。上述的港男錢贏了,然而輸了一條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富也罷。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