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7月31日
第C08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愛之城

愛之城

最近重讀莫迪亞諾的小說,讀到他寫一個偵探去到巴黎聖心大教堂尋找一個也許知道自己身世的老人時,我對聖心大教堂與蒙馬特高地的回憶就全部回來了——那是我年輕時在巴黎第一個造訪的地方,在這裏有一架老式的旋轉木馬,至今還唱着上個世紀的歌謠,隱喻着愛和命運。

《我愛巴黎》這部電影,也充滿了旋轉木馬一樣的命運,恰恰它也是從Bruno Podalydes執導的第一部短片《蒙馬特高地》開始,接下來根據法國巴黎地圖分配的十八個地區愛情故事如走馬燈一樣展開,就像Jeanne Moreau曾經在《祖與占》裏唱:“命運的旋風吹得我團團轉”,充分證明了巴黎是這個世界上最適合緣起緣滅的城市,或者就像片子裏一再強調的:“巴黎是愛之城,各種愛都有,甚至關於愛之愛。”

這段話首先出現在高安兄弟執導的《圖雷伊區》,那個倒霉的美國遊客不懂愛為何物,因為隔着地鐵月台,他無法理喻也無法融入法國式的愛,只能對着旅遊指南按圖索驥。即使這樣他也收穫了一個挑釁性的法式濕吻,以及一頓飽揍。

但什麼是愛之愛呢?這個老派幽默的短片沒有給出答案。我看答案有無數種,十八個故事裏,最感動我的是無緣之愛,比如說最為苦澀的《節日廣場》,來自南非導演Oliver Schmitz手筆,關注天涯淪落人:兩個非洲移民的萍水相逢,但不同的階級機遇令他們身處愛的兩岸,第二次相見已經是急救員與被害者的身份,折射出來的批評帶着英國左翼導演堅盧治的味道,最後兩杯顫抖的咖啡並沒有完成溫暖異鄉的兩人的任務,只是不停顫抖着,像隱喻着他們本質上相似的飄搖。

另一篇極其詩意的《聖丹尼區》,出自《疾走羅拉》的導演Tom Tykwer,乾淨利落之餘籠罩着莫名的憂鬱。一個視障者與一個演員的緣起緣滅,在前者散文詩一般的“戀人絮語”滔滔言說下,充滿了不祥的徵兆,女演員一開始就預告了分手,但再次打來卻說那是她在練習台詞,我的理解畢竟悲觀——我覺得她是想再給愛一次機會而編造的謊言,但是男主角也和我一樣悲觀,他回答說“No, I See You”——這是雙關語,一來可以解讀為愛情令視障者也能看見心中的愛人;但也能解讀為“別騙我了,我明白你的意思。”愛之愛的極致就是:必須分開。因為作為純粹而抽象的愛已經燃燒殆盡,除非你願意接受後來的柴米油鹽的磨損,否則不如乾脆來個了斷。

全片最迷人的,是近乎動畫片的《艾菲爾鐵塔》,Sylvain Chomet的風格強烈任性,肆意飛揚;飾演兩位小丑——或者按法國說法:“皮埃羅”的Paul Putner 和Yolande Moreau更是精彩力壓其他十幾段短片裏那些明星級的演員。兩個小丑選擇喜劇一般的人生態度面對種種困境:孤獨、貧窮、囚獄,最後還把這樂觀精神傳給被霸凌的兒子……也許只有這樣,巴黎才能繼續多彩和多夢吧。

廖偉棠

2024-07-31 廖偉棠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3790.html 1 愛之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