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青春的樂章
——聽“青春的旋律2024”音樂會
六月九日晚,適逢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澳門演藝學院成立三十五周年及與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聯合辦學十五周年,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在澳門大學大學會堂舉辦“青春的旋律2024”音樂會,由澳門演藝學院中樂團、澳門演藝學院管弦樂團及聯合辦學機構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優秀學生代表團聯合獻演。本場音樂會的立意從其標題中亦可看出,旨在為兩地青少年音樂學子提供舞台實踐和合作交流的寶貴機會,並向觀眾和社會展示兩校十五年來聯合辦學的教育成果。
跨越中西文化
音樂會採取中樂和西樂分離式的上下半場,五首民族管弦樂作品分別脫胎於阿爾及利亞民間歌曲、中國少數民族瑤族、西藏民間音樂素材、陝西地方戲曲音樂特性音調及廣泛流傳於海內外的“茉莉花”曲調的傳統民間素材創作而成,三首西洋管弦樂作品貫穿古典、浪漫及二十世紀三個時期。可以看出在曲目安排上,上半場的中樂作品來自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且橫跨不同地域,而下半場的西樂作品則所屬不同時期,兩者以音樂為媒介,跨越時空的交界,呈現了一場中西文化交融的視聽盛會。此外,其中《雅魯藏布江邊》(第二樂章《踢踏舞》)、《雲裳訴》、《神聖舞曲及世俗舞曲》、《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四首作品是由兩校初二、高二級學生帶來的協奏曲作品。
傳統民間曲調
音樂會以一首充滿異域風情的阿爾及利亞民間歌曲《達姆達姆》中拉開帷幕,這首作品以抒情優美的旋律緩緩而出,隨後層層推進,節奏慢起漸快,為本場音樂會帶來了一個熱情活力的開場。隨後即是由劉鐵山、茅沅創作,後經彭修文改編的民樂合奏曲《瑤族舞曲》,該作品建立在瑤族人民舞蹈性旋律和瑤族長鼓節奏之上,且充分利用不同樂器間的音色相合,例如笛和胡琴,笙和中阮等樂器的交相呼應與疊加。
接下來即是本場音樂會的第一首協奏作品——揚琴協奏曲《雅魯藏布江邊》(第二樂章《踢踏舞》),給聽眾描繪了一首極富動感和熱烈的歌舞場面,由於本首作品採用7/8拍、6/8拍、5/8拍等複拍子,這對演奏者節奏的把握具有較高要求,且在快速節奏中對音准的把控更具難度。第二首古箏協奏曲《雲裳訴》,整首作品時而清幽哀怨,時而急速有力,演奏者雖還是一個高中學生,但將作品演繹的張弛有度,充分發揮了在意象塑造和情感表達方面之所長,以及在層次變化豐富的重音和力度處理之處收放自如。
上半場最後一首作品是聽眾耳熟能詳的《茉莉花》,作曲家劉文金創作的此版本結合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主題,既保留了歌曲優美的旋律,又賦予了傳統民間小調現代色彩,主旋律在各個聲部中遊走,加以音色交接、明暗變化、虛實對比等方式,自然與流暢的旋律線條得益於澳門演藝學院中樂團各聲部之間樂器銜接、音質控制、詳略得當的強弱對比等諸多方面。
西方藝術音樂
音樂會下半場,首先帶來的是一首德彪西的豎琴與弦樂隊協奏作品《神聖舞曲及世俗舞曲》,從作品標題中亦可看出是暗藏“神聖”與“世俗”對比色彩的雙樂章舞曲,第一首舞曲建立在模仿格里高利聖詠和五聲音階之上,結尾處略帶搖曳感的音型與第二樂章直接相連,“世俗舞曲”是一段慢速柔和的華爾茲,或許是由於中世紀風格的利底亞調式為其增添了明亮色彩,由於豎琴音色的純淨溫和,兩樂章之間並不具有突出的對比性,在弦樂隊的配合下,帶來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氛圍。
而後帶來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快板)與前曲音樂風格形成強烈對比,本首作品開門見山地將主導動機呈示出來,副部主題略帶有一定怪異色彩,以一種一往無前地前進式強勁旋律直抵終止。由於大提琴獨奏跳躍式和跨越性打破了筆者對於大提琴的固有印象,作品加入大提琴的炫技技巧,十分考驗演奏者的專業功底,演奏者對於技巧的掌控和音色、節奏的把握都恰到好處,難以想像演奏者僅為一個初二級的學生。
音樂會最後一首作品,是由澳門演藝學院管弦樂團演奏的貝多芬《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Op.21)。作為西方經典傳統的交響作品,整體風格沿襲了莫扎特、海頓的很多音樂元素,在編制配備齊全的管弦樂團演奏下,能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的輕鬆詼諧、歡樂與希望,這也與本場音樂會的主題“青春的旋律”不謀而合。
注入青春力量
音樂會在兩位指揮的調節下,各聲部的對比、融合較為平衡,且各樂章、樂段之間的收束和銜接交代的比較清楚。筆者注意到,樂團中還有一些年紀尚小的小學生,顯然,無論是作品的選擇,還是澳門演藝學院中小學生的精彩演繹,都寓意着一種對音樂的熱愛與傳承,也意味着澳門音樂文化發展人才輩出,而這段音樂之旅也在一派熱鬧與歡騰聲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縱觀整場音樂會,彷彿置身於多民族音樂的文化地圖中,是音樂的藝術性與民族文化內涵的高度結合;又彷彿穿越到西方古典音樂的歷史回聲中,是音樂的永恆性與西方藝術的念念迴響,同時,也體現了澳門演藝學院對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和西方藝術音樂的當代傳承與求知探索的精神力量。不僅如此,本場音樂會也讓我們看到,澳門音樂界正在不斷注入鮮活的青春力量,這與澳門演藝學院多年來專注於培養藝術領域專才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時積極搭建與內地專業院校藝術交流的演出平台,為澳門音樂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申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