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料理開三店 轉型創新迎需求
本澳美食種類多樣,其中日本餐廳更是多不勝數。築鳥日本料理現時有三店,且每店定位不同,全因負責人偏好日本文化和日式料理,機緣巧合加上對餐飲市場發展有信心。雖然目前經歷着疫後客人消費降級、日本核污水排海等負面影響,導致生意下跌,但該店仍設法轉型創新,希望贏得客人口碑。
築鳥日本料理現有三間店,台山店、慕拉士店、氹仔店先後於一七年、一九年、二一年開業。負責人之一的林偉傑表示,由於自己喜歡日本文化,加上偏愛日本料理,一七年時留意到本澳餐飲業市場大有可為,機緣巧合下決定開店,五年間三店合共投資了約兩千萬元,主要用在店舖裝修、廚具和人手。
引入不同地方海產
日本料理在澳門受歡迎程度相較其他餐廳高。他坦言,初期該店的賣點是自創海鮮丼飯、鰻魚飯等,但現時已發展到引入不同地方的新鮮海產,希望讓食客有更多選擇。
五年間快速開店,然而三店的開業時間段均經歷着本澳近年的經濟起伏。他坦言,一七年本澳經濟發展向好,客人消費力高,首間店開業後生意一直暢旺;直至一九年底第二間店開業,卻不幸遇上了疫情,所幸的是還有熟客支持,能夠維持日常生意。眼見二一年再有機會開業,最終決定進駐氹仔巿中心發展,生意尚可。
只是新一波考驗隨之而來,疫後生意大跌相信是不少企業難以估計。去年本澳社會剛復常,卻出現了北上消費熱潮,本地客流失嚴重,該店生意立即大跌五成。縱使已積極調整應對策略,包括迎合消費者喜好和習慣研發新品,更推出優惠套餐,生意逐漸回升了一至兩成。但同年九月,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令不少客人對日本食材起了極大戒心,生意再度下跌五成。
雖然現時消費者對日本食材信心慢慢回升,畢竟政府對日本進口食材有嚴格把關,但該店仍需要不斷轉型創新,嘗試尋找不同的食材貨源供應,可是生意只恢復正常的六至七成。另外由於餐飲業少人入行,人手緊張是必然難題。再者,客人消費力下跌亦無可避免,只有不斷調整經營策略迎客需求,除希望吸引本地客,該店亦在內地平台宣傳,顧客七成是本地人,旅客佔三成。
壓縮利潤優惠引客
為迎合本地客消費習慣,現時已積極推優惠和活動,例如在氹仔店推出壽司製作班,只要當日有光顧便可免費參與,增加親子互動,同時對生意亦有幫助。坦言轉型調整是困難的,皆因優惠力度要夠大才會受關注,只好壓縮利潤避免加價,以免客人反感而流失。
至於未來發展?目前希望先穩住三間店業務,觀察市場變化再作部署。澳門店仍然會是大本營,對未來抱有信心,只要本地客、旅客維持適當比例,相信日本料理餐廳在澳仍有市場。
本報記者 周月華
經營三問:
1、對該店的銷售策略有何建議?
2、怎樣開拓新客源?
3、面對同行競爭,怎樣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