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歷史自覺 把握歷史主動
澳助力國家全面深化改革
近日,備受矚目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順利閉幕,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深入分析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謀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振奮人心、令人鼓舞。
風雨兼程,大道無垠。改革開放是我國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事件。作為我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不僅推動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眾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而且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是與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十八大以來,國家更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線圖,開創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嶄新局面。相信未來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引領未來。澳門作為國家重要的對外視窗和橋樑,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把“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轉化為特區治理效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環境,助力國家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並要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以及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樣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補短板、強弱項。
回應居民新期待,深化公共行政改革破解深層次矛盾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如國家的改革開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澳門特區政府也應秉持以民為本的理念,主動適應現代社會治理的新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管治水平,致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發展新要求和廣大居民新期待,參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特區政府需直面特區治理薄弱環節,將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發展頂層設計,善於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讓居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應充分運用數字資訊技術優化電子政務,提升治理效能,不斷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並健全政府服務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增進各部門政務服務的協同性、系統性和智慧化,真正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通辦”服務。另一方面,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推進“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政府要積極轉變職能,將政府職能重心轉移到公共服務領域,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訂並完善政府服務政策清單,強化政策支援,優化涉企服務,梳理和簡化政務服務流程,及時回應企業訴求,為中小企降本減負、助企紓困,提振企業參與發展新產業的信心。
深化平台建設,助力中葡在現代化征程上攜手同行
在新時代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澳門具備語言、文化、地理位置、制度和政策利好等諸多優勢,應充分發揮葡語國家精準聯繫人作用,深化平台建設,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多層面的融合和交流,更好地向葡語國家產官學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升國際認同。此中,澳門一是要多培養兼具優秀語言能力和專業實務能力的中葡雙語+人才,為中葡貿易投資、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提供更高水準的服務。二是要探索培養“國別法+外語”複合型涉外法治人才,持續推動涉外法治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增強中葡平台建設的法治供給。通過豐富人才儲備,助力國家建設特有的話語系統、拓展葡語國家朋友圈和推廣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在新形勢下為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發揮更大作用,為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將繼續與世界同行。澳門作為國家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未來要增強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堅持自信自立、團結奮鬥,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之利參與橫琴深合區建設,創新大灣區合作發展機制,建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助力國家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澳門學者同盟副會長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
葉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