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7月18日
第C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菁菁樂道)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那天跟朋友八卦,聊到硅谷的殺妻案,一位年輕的清華學霸,生生將妻子毆打至死。朋友突然說了一句:“你們知識分子家暴的真多啊!”我瞬間目瞪口呆,這不就是所謂的“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麼?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報紙上有條新聞——“博士錘殺流鶯”,閱讀新聞全文後,才發現這個博士其實也是無業者。如果將新聞標題改成“無業人士錘殺流鶯”,雖然也是事實,但帶來的視覺衝擊確實小了很多。

為什麼人們在這些負面事件出現時,比較注重肇事者或責任人的學歷呢?我想,可能因為普遍的觀點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該在個人素質或修養上,比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要略好一點。所以我們太容易見到“大學生墮騙局失財”、“碩士駕車失控”、“留學生偷稅漏稅”等新聞,但如果真的因為這些標題,就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成為負面新聞的主角,那無疑掉進了“倖存者偏差”的陷阱。

所謂“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人們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卻未能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從而得到錯誤的結論。

比爾 · 蓋茨因為創立微軟,朱克伯格因為創立臉書,都提前離開哈佛大學未有畢業,是否能因此得出“讀完大學不重要”、“大學未畢業創業更能成功”的結論呢?英國的邱吉爾,中國的張學良,都是愛抽煙喝酒卻很長壽的人,是否能因此得出抽煙喝酒有利健康長壽的結論呢?

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生活中類似的謬誤還不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獨立思考相當重要,切忌以偏概全,基於小概率事件,作出錯誤的判斷。

楊 菁

2024-07-18 楊 菁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1392.html 1 (菁菁樂道)倖存者偏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