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7月14日
第C06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從生活日常培養感受力

《培養感受力》 作 者:SHOWKO 譯 者:陳綠文 出 版 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從生活日常培養感受力

本書教讀者從日常生活習慣來培養感受力,提升察覺人事物的感受,打造個人風格,活出精彩人生。作者是一位日本陶藝家,雖出身於傳承三百多年歷史的京都陶藝世家,卻不是天生就具備感受力,而是二十多歲立志成為藝術家後,經由日積月累的知識與經驗,磨練出細膩又敏銳的感受力。

“適合自己的事物,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對自己的感覺,能讓自己喜歡上的事物……這些,全都沒有正確答案。能夠感受到這些無形的價值,並且有能力選擇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就是感受力。所謂擁有感受力,就是高度具備能深切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並將其吸收、累積,以自己的價值觀進行判斷的能力。”

感受力並非天生具備的資質,而是靠後天習得的能力。它不僅是品味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擁有感受力代表着了解和相信自己,理解和珍愛他人,堅持選擇自己人生的基礎。我們每天都面對各式各樣的選擇,如果缺乏感受力,便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地選擇一些可能並不適合自己的人事物。書內透過觀察、整理、轉換觀點、保持好奇心及下決定這五大習慣,說明並介紹一系列培養感受力的具體方法。

首先,觀察的習慣是指注意生活中的細節,細心感受變化和特別之處。養成此習慣,不但可增加接收到的資訊量,更能提升看世界的“解析度”,察覺其中隱藏的意圖或感覺到不尋常之處。訓練方法包括:用肌膚的感覺來測氣溫、感知視線兩側的事物、赤腳走路等,加深五感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藉由掌握詞彙、感知聲音與味道的細節及差異,進一步豐富觀察的層次。

其次,整理的習慣是指整理環境與調整心靈。養成此習慣,便能以冷靜清晰、不偏頗的頭腦處理觀察所得的資訊,進而做出切中核心的選擇。外在可從減少物品、打掃家居做起,維持環境的整潔,會提高工作效率和思考能力;同時減少不必要的交際,珍惜與關注自己的時間,培養真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內在則可將意識專注在呼吸上,以此來調整自己的狀態;也可將情緒化成文字,抒發並接受它。

再來,轉換觀點的習慣是指從多重角度來掌握事態、解釋事物,如此便不會被常識、偏見所束縛。須注意的是,盲點經常近在眼前,因此不妨站在稍微遠一點的位置來觀察事物,有助看清全貌。具體方法例如欣賞文藝作品時,嘗試從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意義。此方法也能運用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上,以俯瞰視角觀看批評,或可從中得到啟發。此外,通過不斷追問自我、質疑常識,可讓我們找出內心深處的想法,做出切合自我需求的選擇。

接着,保持好奇心的習慣是指對新事物抱持興趣,且進一步去探索、研究、學習,這樣可以擴闊視野,也能察覺更豐富的世界。書中提到,保持好奇心的對象,不一定是對工作有幫助的事物,即便是文化、嗜好、娛樂,甚或了解日常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意義等皆可。與人相處時亦然,保持好奇心和以愛相待,都有助於提高感受力,並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最後,下決定的習慣是指在日常瑣事上保有自發性的選擇意識,這樣便能建立自己的判斷基準,不只加快做決定的速度,還會對自己下的決定產生自信心。最直接的訓練方法,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覺,以此作判斷,並果斷地下決定。另一方面,也可藉克服自卑感來增加下決定的選項,又或者嘗試寫“Not To Do List”,以釐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進入“人生一百年時代”,我們可以做的選擇比過去更多,然而身處複雜多變的世界,要對沒有正確答案的事情做出最佳決定絕非易事。誠如書裡所言,提升感受力、擁有敏銳地下決定的能力,是今後不可或缺的技能。而即使結果不如預期,我們憑藉感受力所作的決定和行動,也會轉化為成長的養份,成就未來更好的自己。

雨 文

2024-07-14 雨 文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0635.html 1 從生活日常培養感受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