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出土地承接深圳產業外溢
深中通道助中山重振經濟
隨着深中通道通車,中山將迎來深中產業一體化發展,深中通道也成為中山重振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支撐。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市工改辦日常工作負責人鄧宇文接受“龍騰灣區·橋見未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團採訪表示,中山已騰出逾三萬畝的產業空間,以便在深中通道開通後承接深圳產業外溢。
昔日小虎陷困境
“龍騰灣區·橋見未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團昨日下午參觀中山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專題展覽。中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與東莞、順德、南海並稱為“廣東四小虎”,曾是廣東改革開放的標杆城市之一。當時憑藉其不設區的獨特行政管理體制,形成了“一鎮一品”的產業格局。
隨着經濟進入新常態,這種“小馬拉大車”的專業鎮模式弊端逐步顯現,譬如鎮街各自為政,土地開發利用碎片化、低效化,對高端要素缺乏吸引力和承載力等。在傳統行業不景氣和專業鎮模式逐漸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中山經濟陷入“發展困境”。
二○一五年深中通道獲批國家批覆建設,通車後,中山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成深圳拓展勢力的首選之地。面對歷史機遇,中山在二○二二年吹響了“工改”號角,在全市範圍內啟動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規劃了總用地約四十萬畝的十大現代主題產業園。
迎珠東產業轉移
鄧宇文表示,在過去兩年多,當地拆除整理了三點九萬畝的低效用地,騰出了大批產業土地空間,建成了三千一百萬平方米的廠房,主要目的是騰出空間來承接珠江口東岸的產業轉移。
隨着深中通道通車,深中一體化進程加快,中山以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為目標,有三十三大門類的工業、產業,可以承接深圳的外溢產業,如深圳的高科技企業開發後,可到中山生產,中山可作為東部的深圳、東莞作為差異化的產業鏈上下游配置。
他說,目前中山整理出來的土地和改造出來的廠房空間也引入了大量深圳產業,這些產業很多也是依託中山本土的產業鏈上下游作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