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睦鄰關係
旅居海外數十載的美珊姐姐,近年回澳探親幾次,最近剛見過面,聚得開心。姐姐從小斯文有禮、秀外慧中,如今漸入桑榆,依然優雅沉穩。她比我大四、五歲,是我和妹妹們童年時的玩伴。久別重逢的我們,總會聊起那些難忘的童年往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們是美珊姐姐一家所住的大宅裏其中的租戶之一。現時財政局大樓停車場的前身便是當年的宅院,姐姐一家是房東,住在二樓,地面全層很多個房間分別租給不同的家庭,我們一家五口住在再下一層的花園一間小石屋裏。大概住了三四年吧,搬離宅院時我也就五六歲,二妹和小妹都是住在那裏時出生的。
爸爸常說,我們小時候的澳門人情味極濃,鄰里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爸爸上班,媽媽上街買菜,或孭着小妹做飯、無暇看顧我和二妹時,鄰居們都會輪着照料我們。記憶中有穿一身唐裝衫褲的程伯、有一兩顆金牙的七姑、胖胖的八姑、眼睛大大的張生奶奶、皮膚黝黑的烏媽等。媽媽常做印尼糕點和鄰居們分享,他們煲了湯也會送給我們品嘗,大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張生奶奶是位老師,和爸媽特別要好,她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深刻。從前,上茶樓飲茶並非常事,過年過節她和家人去飲茶時常常會帶上我。我上幼稚園的第一天,別過媽媽的我並不像其他小孩那樣哭啼,而是高高興興地跟着她上學去。
印象中我們的小石屋對開花園草木茂盛,爸爸常在園裏散步,我們排着隊跟在他背後大步走,爸會邊行邊講故事,我們聽得入神。小孩子眼中的花園很寬、很長也很大,晚上燈光好暗。
記得某個黃昏,房東太太五少奶接到爸爸電話,說要留守學校不回家了,媽媽得知後害怕得抱住我們哭,善良的烏媽大概聽說了我們母女四人獨處,便來陪伴我們過了一夜。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爸爸那晚不回家,是因為“一二 · 三事件”,老師們都自發留守學校免遭破壞。
美珊姐姐經常在下午放學後便來找我們玩耍、領着我們到宅院中每個可遊玩的角落捉迷藏,也會帶我們去看電影,非常親近。姐姐的母親五少奶溫文爾雅、親切隨和,常領我到二樓她家玩,等姐姐放學,我可以彈姐姐的鋼琴、坐老奶奶的搖搖椅、吃點心……
因為大宅要拆建,房東一家和各租戶都各自搬家。五少奶和我們家有緣,大概經過十年後,她和我們竟然又成了門挨住門的鄰居,真是有緣份。那時候美珊姐姐的父親已逝,她也早已出國留學並定居了,有假期時便回來探親。就這樣,從那時起,我們兩家人的聯繫一直維持着,而小時候那些年在他們的大宅裡所經歷的一切,都彷彿永遠牢記在腦海裏,時常掀起一段又一段思憶之情。
悅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