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陷一戰式陣地戰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有長文分析,俄羅斯為何打不死,被嚴厲制裁而不崩潰,原因之一:它是個資源大國。
資源可以變現,被制裁雖無法正常貿易,但便宜的必需品總會有人搶着要,經濟可以撐下去。打仗除了錢之外,還需要人力(士兵)。
半島電視台一篇軍事分析文章說:“俄羅斯看起來更強大,在人力方面擁有四倍優勢。”它提到二○二二年烏軍在作戰中曾奪回七萬五千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一個阿聯酋的面積。當時基輔表示,希望可打到亞速海,切斷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之間的“陸橋”。去年六月,烏軍在俄佔烏東地區發動反攻;九月《紐約時報》發表戰事結果:基輔反攻不成,反喪失了四百八十七平方公里土地。俄軍在這幾個月內修防線,在無人區埋地雷,用無人機與無線電干擾天空和電波,令烏的無人駕駛車輛癱瘓、迷失方向……而西方承諾提供的F16戰機,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抵達,還要花比這更長的時間來訓練飛行員。一句話:遠水救不了近火。
軍事分析家說,出於多種原因,反攻戰果令人失望。烏克蘭前副總參謀長羅曼年科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承認,“餘下的幾個月不可能實現今年的戰略目標”,他指摘西方盟友拖延提供武器,且不願提供(已商定了的)更先進的武器。
專家說,這場戰事已演變為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地戰,雙方都在人力和經濟上,精疲力盡。羅曼年科承認:“這不是我們的戰爭,因為從資源和經濟角度來看,俄羅斯看來更強大,且在人力上擁有四倍優勢。”承認戰事已陷入僵局。
(美“三加一綑綁法案”透視
· 十四)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