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與鬼戲的失衡
——談《鬼天廈》
有現實基礎,有坊間傳說,台灣鬼片《鬼天廈》本應具有強勁噱頭與吸引力,奈何製作規模弱、故事陳腔濫調,失望了。
台灣影壇近年經常把社會鬼傳說改編成電影,《紅衣小女孩》、《女鬼橋》等皆獲得理想反應。本片改編自“台灣第一凶廈”真實事件,即台北錦新大樓的奪命火災事件,十九人死於火場,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同時結合民間傳說而炮製,以陳妤飾演的通靈少女作軸心,展開幾段鬼故事。
起首的垃圾婆與鬼小孩的難捨親情,落筆不多,難有動人效果,然後的鬼青年尋親段落,也陷入相同缺點,點綴多於戲劇性。然而這些鬼魂並不凶猛,多是心願未了而不願投胎,如此編排全是司空見慣,荷里活電影《鬼眼》也由此構思玩出意料之外的逆轉戲劇性。
劇本重點是通靈少女尋找母親當年死在凶廈火災的原因,倒敘舊時的妓女被壓故事,過程很簡單,都是被嫖客毒打、錯手致死的情節。通俗性強,卻過時老套,並交代亡魂不散下的姊妹情深,談不上獨特。最大問題是母女情本是全片的戲劇核心,結果淡如開水。
本片根本是鬼屋片結構,全是室內境,用主人物貫通幾段鬼故事。當中不乏突現嚇人的庸俗伎法,以及陰森氣氛,企圖拍出表面恐怖、內裡動人的格局。然而編與導皆力有不逮,劇本陷於公式化,細節薄弱低趣,人性與人情皆膚淺。有時幾個鏡頭便交代,但過程中並不精煉,怎能感動人心?倒不如將重點的妓女故事擴展成全片,集中描寫兩個妓女之間的友情,以及被壓逼的社會,或許更能引人入勝。
整個製作成本明顯有限,化妝、美指等都粗疏,場景單一,導演謝志文拍不出應有的恐怖感。尤其是動人感情與鬼故事的結合,未如理想。現時只是將單薄劇本拖到八十多分鐘,內裡空洞,但好在沒有大搞特搞鬼嚇人,保持着鬼願未了的落魄感。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