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12日
第C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貝九”首演兩百年

卡拉揚指揮“貝九”

“貝九”首演兩百年

長眠奧地利維也納中央公墓32A區的德國樂聖貝多芬(一七七○至一八二七年),絕不會忘記,其於一八二三年末至一八二四年初,問世的《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Op.125),於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在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場首演。那就是說,到我執筆此文時,剛好過了兩個世紀。

兩個世紀以來,在這個風雲常常突變的人世間,到底有多少人被貝多芬的這個偉大之作激動過、鞭策過、期待過、憧憬過,實在沒有人能夠數計。然而,卻有很多人知道,兩百年前的今天,雖然耳朵已然全聾的貝多芬,聽不見他所創造的任何樂音,但是仍能憑着他尚算敏銳的雙眼,看見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還有在座的幸運聽眾,被他的巨著“貝九”所掀起的狂熱情緒。

我第一次欣賞“貝九”,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靠的是黑膠碟。人聲,是最容易誘惑稚嫩的音樂愛好者的。所以,“處女”聆聽時,印象最深的就是貝多芬根據其德國同胞、詩人席勒(一七五九至一八○五年)的詩篇,所寫的終樂章中的《歡樂頌》。當後來通過中文翻譯而知悉其德文歌詞的意思時,尚處逆境的我,是對未來懷揣着希望的。

也就在今天,我又讓“貝九”在我的記憶中再現。其一自然是為了紀念;其二才是為了重溫。紀念無須贅言了;重溫卻使我益發牢記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悲劇性因素,第二樂章的“十足鄉村式的愉快情調”,第三樂章歌唱般的極慢版的帶冥想意味的第一主題,而仍然令我精神昇華的,還是終樂章。貝多芬似乎在終樂章裡否定前面三個樂章,其在終樂章所追求的,是至高無上、卻難以到達的境界:“……你溫柔的翅膀飛翔到哪裡,那裡的一切人們都結成兄弟。億萬生民,互相擁抱吧!把這一吻獻給全世界!……”

費拉拉

2024-05-12 費拉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8109.html 1 “貝九”首演兩百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