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田邦子說電視劇
日本編劇向田邦子最令人稱道的是她所寫的家庭劇,在書中,我快被她的電視表演觀給擊潰。例如她說“再也沒有比劇中女子的無所事事更讓編劇想哭”,我點頭如搗蒜,男性角色怎樣都可以講出對白,女性的話站着什麼都不做似乎就演不下去。
這讓我格外注意,想起坂元裕二寫《Woman》,飾演母親的田中裕子,和飾演女兒的滿島光,有一場精彩的情感對決戲。她們從榻榻米上摺衣服“決鬥”到廚房,我們觀眾就在女性幽微的家庭動作中痛哭流涕。但好死不死,向田邦子的散文就是喜歡寫反面例子,她說自己寫《北條政子》時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對政子好,千金大小姐不能掃地洗衣服。政子插花,導演喊卡,武士不諳這道,怕是有斷頭的禁忌。
當時茶道不流行,逛街也不OK,十集下來,演員就一直坐在鏡子前梳頭(也想過剪指甲,但光是剪刀形狀的考究,就會殺死小道具組)。向田邦子原文寫得精彩又冷靜,讓我邊讀邊捧腹,甚至要朗讀給臥病在床的先生一賞。
這是向田邦子《女人的食指》第二章〈電視劇〉。
三谷幸喜《鎌倉殿的13人》得了向田邦子大賞,大家都說這是一齣把角度放在源賴朝之妻北條政子的大河劇,但我怎麼看,三谷幸喜和向田邦子在寫這位女性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可能大同小異,最後戲做完了,北條政子一如既往地暖烘烘充滿母性。倒是戲的名字,十分有向田邦子的特色。
她說在寫《寺內貫太郎一家》,“貫太郎”這個名字“刻在門牌或墓碑上應該也很好看”。這和三谷幸喜刻意用了令人摸不着頭腦的阿拉伯數字13人做歷史劇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不是什麼“十三人合議制”,畢竟是源賴朝死後,在北條義時為鞏固鎌倉的穩定死於非命的“13”人,那是可以不斷變動、被數算的數字。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