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07日
第A16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佐貝伊德之上”中國澳門作品展序

“佐貝伊德之上”中國澳門作品展

藝術家黃穎祥(右)與策展人常嬋合照

佐貝伊德之上 (混合媒材,二〇二四)

“佐貝伊德之上”中國澳門作品展序

虛構之城“佐貝伊德”(Zobeide)出自意大利小說家伊塔洛 ·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名著《看不見的城市》。源自相同之夢和集體慾望——不同國家的男人們夢見在陌生之城追逐一位赤身女子,醒來後追尋不果,最終在相聚之地建立起一座名為佐貝伊德的城市,試圖重現及反覆修改夢境的街巷,以困住那位女子。許多在殖民歷史和全球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城市就如佐貝伊德,各式各樣的人在此鍥而不捨地追尋香料、美人、財富或新的權力,城市又不斷被新來的異邦人建構和修改。

作為魔幻寫實主義文學經典,《看不見的城市》暗藏現實的多重性與論述的多重性。澳門策展人常嬋及藝術家黃穎祥,在呼應文本以及“處處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大會主題之際,並非簡單展示當代賭城的世界地標大雜燴和遊客滿溢,或單純以“佐貝伊德”隱喻歷史上同樣“外人”處處、物慾橫流的澳門,反而嶄新地打造出“三重的”虛構世界設定。

最先映入眼簾的視覺衝擊,是人類建構的都市已被變異的生物與野草佔領,直觀地呈現人類文明中那些被刻意忽視的變異危機,以一幅幅陌生卻逼真的後末世景象,暗示人們精神上的流離失所。其次,藝術家迫使觀眾猶如時空穿梭的旅人,以“外人”的身份進入新奇的“異域”,完成人與動物間的主與客、野生與圈養、棲息與佔領、食物鏈頂層與底層的角色互換和錯位。再者,以“佐貝伊德之上”為題,意味着存在一股更為全知的凌駕力量,觀眾亦無可避免地走進了無處不在的監控鏡頭中,與變異生物同樣成為被監察的“外人”。因此,慾望之城“佐貝伊德”不只是城市終極命運的悲觀預測,更像是對文明頹毀煞費苦心的經營,教人不禁惶惑關於未來的未來,以及秩序與失序背後的主宰。

黃穎祥打造的“異域”與其說是視覺奇觀,其實更近於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所指、介乎於真實空間(real space)和烏托邦(utopia)之間的“異托邦”(heterotopia)。“異托邦”既真實又虛幻,規範、禁忌、現實、神話、慣習與奇幻相錯混雜,因而成為社會分析的關鍵切入點,予人重新審視既有秩序的可能。展覽成功地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荒蕪氣氛,表達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關注,切合時代的深刻焦慮,表現出卓越的想像力、前瞻性和原創性。

正如《看不見的城市》中的敍事者馬可波羅一直迴避提及威尼斯,卻在述說的每座城市中隱藏威尼斯的影子。澳門土生土長的藝術家黃穎祥所塑造的異域,也充滿澳門的痕跡。藝術家對時間長河切片式的呈現,準確反映出“外人”這一定義永遠是“相對的”,繼而讓人省思歷史上反覆出現的“文明”與“蠻夷”二分法,乃至當代“反全球化”浪潮中,壁壘分明地強調“土著”與“外人”、“原居民”和“新移民”的可悲與可笑,間接凸顯出澳門數百年來族群和諧共處、文化海納百川的普世價值。

展覽亦突破了本土敍事的標準化公式,展現澳門藝術家面對全球議題及自身變化時,如何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和國際視野,擺脫劃地為牢的澳門敍事,從人類文明反思本土,在差異中尋找共性,充分反映澳門青年藝術家的敏銳、才華和膽識。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已邁入一甲子,邁入銀禧之年的澳門藝術博物館,將繼續以推廣澳門藝術為己任,全力支持《佐貝伊德之上》代表中國澳門參加這項國際藝術盛事,讓國際藝術界對澳門有更多樣的了解,引發觀眾對世界局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索,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袁紹珊

佐貝伊德之上——中國澳門作品展

展覽地點:Istituto Santa Maria della Pietà,

Castello 3701, 意大利威尼斯

主 辦:澳門文化局 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四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二十四日,

逢周一休館,免費入場。

2024-05-07 袁紹珊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7261.html 1 “佐貝伊德之上”中國澳門作品展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