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的質疑
立身處世,首先是忠。有謂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把忠放在第一位,可見古人對忠的重視,司馬光說:“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
昔者樂羊為魏將,而攻打中山國。他的兒子當時正在中山國,中山國人便把他的兒子吊起來給他看,而他毫不動容,進攻更加猛烈。中山國人把他的兒子宰了而烹之,還把肉羹送給樂羊吃,他照吃不拒。中山人見樂羊對魏國如此忠誠,不忍心與他交戰,結果中山國被他攻佔,樂羊終於為魏文侯開拓了國土。
魏文侯雖然奬賞了樂羊的功勞,卻懷疑他的忠心。這懷疑不是無因的。親莫如父子,然而他面對自己的兒子處於危難之際,不但無動於中,更甚者,啖其子之肉而嘗其子之肉而為之羹。用最通俗的話說,這是沒有人性,禽獸不如。
另一個故事是孟孫氏打獵獲得一隻幼鹿,派家臣秦西巴帶回去。那母鹿跟隨着秦西巴不停哀鳴,秦西巴於心不忍,便放了幼鹿,讓牠隨母而去。在秦西巴而言,可謂失職。孟孫氏一怒之下把秦西巴趕走。一年過去了,孟孫氏又把秦西巴召回來,這一回並不是把秦西巴作家臣看待,而是讓他作為輔導長子的官。
昔而貶之,今而褒之,一年之內變化之大有若天壤。左右之人問孟孫氏何故,對曰:“秦西巴對一隻幼鹿猶有憐愛之心,足見其人之善良,今為吾子師,又豈會把他教壞?”秦西巴犯了失職之罪,卻受到信任,原因在於仁愛與不仁愛。
這兩段文字,一是有功而見疑,一是有罪而益信。原因是有功者離恩義,而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人世間甚麼樣的人都有,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妨捫心自問:你屬於哪類人?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