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大雅
從中國作協主席手中接過非常雅致的“致敬”牌,牌上面寫着:“今天是您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第11286天”,我還真心感動。感動於中國作協為一個普通會員的參訪做了那麼多功課,這說明,作協領導在想方設法讓作協會員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家裡人也許不知道你離家走了多遠,走得多艱難,也不知道你一路上的炎熱酷寒的體驗,俗云冷暖自知,但家裡人會記住你成為家裡人的日子,會記住你出門離家的日子,而這樣的日子,你常常自己都忘記了。
既然家裡人已經幫我算好了,那也就是一萬一千二百八十六天前面再早兩個月的光景,我參加中國作協的機緣完全來自一萬一千三百四十六天前那天的一個邂逅。那是一個早春的早晨,我陪好友陳學勇兄來到當時還是在沙灘的中國作協,拜訪他的同學謝真子老師。在謝老師的辦公室奉上我剛剛出版的《情緒:創造社的詩學宇宙》——那時年輕,出一本書到處“呈正”,好像那時也有這樣的風氣,讀書之人以書作禮。談說之間一個忙碌的身影閃進來,本來是跟謝真子說事情的,但見了陳學勇一怔,忙不迭地與陳學勇打招呼,然後一疊聲地說真忙,真對不起,只能陪你們聊一會。然後拿起那本已經題贈給謝真子的書,微笑着跟我點頭:“這是你的書?不錯!”
陳學勇提醒我說,我知道她是誰了吧,看看她的樣貌也能猜得出。是的,陳學勇是跟我說過她,也是他的同學,也在作協機關,但她太忙,不方便見她。她有一個很雅致的名字,其中有一個不常用於人名的翬字。她雖是重要人物的女兒,但穿着樸實,為人謙和。陳學勇跟我們講過不少她的故事,說是他們班一位同學在家鄉養病,班上同學出於階級友愛捐集了一些糧票慰問他,董同學自告奮勇承擔起郵寄糧票的任務。但她從沒到郵局做過這類事情,雖知道郵寄有普郵和掛號之分,但不知道辦理手續上有什麼不同。她問準了掛號郵寄這宗郵品所需郵票的金額,然後花自己的錢買了雙倍的郵票,全都貼在信封上,然後從容地將裝着糧票貼着很多郵票的信封像多數寄信人一樣投進了外面的郵箱。這些郵物後來沒有下落,她還納悶地告訴同學們:我可是貼了兩倍的掛號信郵票哇,應該是更加有保證的!
她們一起翻了翻我的書,然後說有此一書,可以申請中國作協。那時候申請中國作協的手續不像今天這麼繁複,不過,那時候出版一本書所經歷的程序則不知道比現在繁複多少倍。有此在作協機關邂逅的契機,我也就知道了申請加入作協的門檻要求以及相應程序,馬上投入申報,然後順利收到了中國作協的入會通知,以及附贈的“作家通訊”之類的出版物。
過了不久又接到徵集會員簽名的通知,作協通知將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置特製巨瓶,上刻作協會員簽名。果然,兩個巨型花瓶很快矗立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陳列大廳,上面鐫刻的數千個簽名中,我的手簽忝列其中。每次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參加活動,到陳列大廳看簽名巨瓶成了我們必有的節目。
然而這次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卻沒有去看簽名巨瓶,倒不是刻意免俗,而是在這裡邂逅了兩個重要展覽,顧不上去瞻顧簽名巨瓶。這次參加港澳作家訪京團活動,第一站便是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在文學館活動的一整天排程得很滿,而且也都很重要,但那天邂逅了館裡的兩個展,我無論如何都要擠出時間來觀賞一番。
第一個邂逅的是《新中國文學的“金線與瓔珞”——王蒙文學創作七十年文獻展》,這個展覽我早就知道,去年十月上旬在中國海洋大學開王蒙研討會的時候,王蒙先生就告訴過我。我本以為會錯過這番展事,因為按照計劃,在我們來文學館活動的前兩天——三月二十七日,展覽應該結束了。孰料此展並未及時撤除,我想,或許是策展人的有意為之,讓這個難得的展覽在春風的溫馨中多逗留一會。的確,這幾天中國現代文學館外的玉蘭花開得正歡。在訪京活動之餘得此邂逅機會,自然進去大飽眼福,一時之間,在王南皮的世界逡巡徜徉,特別愜意。
但不能逗留太久,因為心中還惦記着另一個在此邂逅的展覽。那是《求實——嚴家炎學術文獻展》。此展展出嚴家炎先生手稿、筆記資料、照片、圖書等珍貴藏品百餘件。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嚴先生了,此次邂逅他的文獻展,乃屬意外的驚喜。
王蒙先生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尖峰人物,嚴家炎先生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尖峰人物,兩個展覽,正好形成了中國文學文化、學術雙峰並峙的比喻性格局。此次邂逅,實屬難得:邂逅了兩個大展,便是相遇了中國當代文學在創作和研究兩方面的高峰。
這一天文學館按例不對外開放,更不用說王蒙先生的展覽已過展期,因此,我幾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一個人觀賞展覽,這樣的機會同樣是可遇不可求。一張張圖片,一頁頁手稿,一本本著作,我都能認真端詳,仔細品味,慢慢隱退了高山仰止的悚然,而平添了如沐春風的親切。
此次訪京,還邂逅了許多在京的文友,特別是社科院文學所的趙稀方和張重崗。年屆甲子的稀方面臨學術新機,自是春興盎然,年富力強的重崗新任副所長,更是春風滿懷。他們多次邀請我到文學所“講講澳門文學”。雖然時間很緊,但我這次慨然應允,並作出時間上的安排和落實,因為我珍惜這春天裡的幾度邂逅,也願意借助這些邂逅的機會,推介為大家並不熟悉的澳門文學。
朱壽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