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4月25日
第B08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峨嵋影片建業壯志 文藝武俠導演雄才

峨嵋影片公司成立宴上,由李化 宣佈製片方針。

李晨風執導的《碧血劍》,號稱“奇情壯烈打鬥文藝武俠鉅片”。

峨嵋影片建業壯志 文藝武俠導演雄才

一九五八年春季,邵柏年和李化發覺正在報紙連載的《射鵰英雄傳》和《白髮魔女傳》,廣受讀者青睞,二人細閱後,一再研究,認為這種有文藝性的新武俠小說,很適合改編成電影,然後他們找原著人金庸和梁羽生商談。其時粵語片的廣大觀眾生活苦悶、徬徨和壓抑,在現實世界經歷過很多不平事;邵、李希望借助故事中的俠義行為,培養知是非、明忠奸、辨邪正、愛憎分明的人,成為各種英雄人物的崇拜者,讓他們精神上有所宣洩和寄託。眼見普羅大眾一直喜愛武俠片,邵、李便從這個方向打開新的境界——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六日,他們毅然決然樹立起攝製文藝武俠電影的旗幟①,成立峨嵋影片公司。事後看來,二人面對轉變、抓緊機遇,不但使香港武俠片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對於武俠文化的傳揚與互動,產生了無法估量的推動作用。

從前泛濫影圈的武俠片,雖然不乏優秀作品,可是傳播封建思想、散佈迷信觀念、反科學、反進步的也不少;峨嵋建業之始,即持嚴謹的態度,濾清故事內容,確立主題意識,既力使武俠歷史中的真實可以闡揚,也務求武俠文藝中的美善能夠彰顯。②其實自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成立以來,部分香港電影人肩負着教化群眾的使命,峨嵋創辦人的豪言壯語無疑是源自這種高度重視社會責任的文化氛圍。關鍵在於,邵、李在公司初創階段便雄心壯志,網羅了粵語片三大導演胡鵬、李晨風和左几,更有“四大小生”李清、吳楚帆、張瑛、張活游各自於《射鵰英雄傳》(一九五八年)、《碧血劍》(一九五八年)、《白髮魔女傳》(一九五九年)、《七劍下天山》(一九五九年)坐鎮。成立宴前舉行的製片工作會議上,還邀得在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擔任編劇多年的金庸,對劇本、人物、服裝等提供意見,並與導演進行交流。事實上,類似的顧問指導合作形式,早在黃飛鴻電影始創期已經出現。

峨嵋無論經營目標、製作方針、電影文本,都帶有實驗性。創業作《射鵰英雄傳》由武俠大導胡鵬操刀,李清、梅綺、容小意等中聯演技派,與黃家班的曹達華、林蛟、石堅、邵漢生聯袂成文武合一的新穎組合。不過以往黃飛鴻電影講求硬橋硬馬,一招一式皆難以藏拙;而金庸小說的武學,字裡行間,讓讀者感到威力無窮。然而在當時以寫實為主的電影領域裡,很難呈現出原著中種種超現實的神奇武功,人物過招仍以舞台式對拆為主。電影更受篇幅所限,只能兼顧到離奇曲折的情節,角色形塑難免刻板和片面。峨嵋接着推出李晨風編導的《碧血劍》,電影廣告以“寫兩代恩仇,寫愛情悲歡,寫奇俠異行,寫英雄血淚”作招徠,並自稱為“奇情壯烈打鬥文藝武俠鉅片”。這些標榜電影文藝性的字眼,似乎暗示了製作人對武打表現手法存有自知之明,同時意味着奇情和文藝是那時深受觀眾歡迎的電影類型,宣傳方面自然要迎合人心,因勢利導。

無論如何,李晨風並非武俠片導演,由他接力上陣,不單因為他是李化的侄兒,更因為他是華南影壇裡頂尖的文藝片導演。李晨風的文人氣質濃厚,時常自編自導,早年已有“慢工劇作家”之稱,經過他編改的故事,多成動人作品。自從他把巴金的《春》和《寒夜》、蘇曼殊的《斷鴻零雁記》、張恨水的《啼笑因緣》、托爾斯泰的《安娜 · 卡列尼娜》、莫泊桑的《她的一生》等膾炙人口之作,改編成通俗文藝電影;輿論界和影迷都對其導演雄才,熱烈推崇。他那樸素、細膩、含蓄的手法,處理充滿文藝氣息的電影,確有過人之處,且跟峨嵋初創期的文藝武俠路線不謀而合。其實一九五○年代香港電影的發展,乃不斷借助中外文學的遺產。微妙的是,金庸、梁羽生等人的小說,把現代以來通俗文學未完成的文化、審美構造在香港完成了③。這些具有大眾文學色彩的香港文學,為粵語電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作泉源,為廣大民眾獻上了養分充足的精神食糧。

(粵藝武俠片的前世今生 · 二十八)

註釋:

①《峨嵋影片公司三週年紀念畫冊》,香港:峨嵋影片公司,一九六一年,第一頁。

②同註①。

③張帥:〈施戰軍:香港文學生態別處難比擬〉,香港:《大公報》,二〇二四年三月十一日A3版。

令狐昭

2024-04-25 令狐昭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3607.html 1 峨嵋影片建業壯志 文藝武俠導演雄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