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見的罷工
即將來臨的“五 · 一”勞動節是為紀念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芝加哥大罷工而設。此後,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以法律形式賦予僱員罷工示威權,作為維護自身權益的最後手段。若論罷工示威的激烈程度,非韓國莫屬。印象深刻的是,二○○五年韓農組織的反世貿示威。抗議的韓農以苦行僧“三步一叩”的磕長頭方式示威,甚至還出現跳海等極端行為,其高度的組織動員與激烈一致的行動,震驚世界,並成功地喚起了世人的同情。
然而,始於今年二月的韓國醫師罷工,儘管有超過九成以上的住院醫師參與,卻並未獲得韓國國民的同情,反而遭到一致反對。
此次韓國醫師罷工,起源於韓國政府決定自二○二五年起,每年增加二千名醫學院新生名額,以應付本國醫師數量長期不足及未來高齡社會需要。此次罷工,並非韓國醫界首次。過往,幾乎每次韓國政府提出醫療改革方案,都因可能影響現職醫師利益而引起韓國醫界的罷工反對,並迫使政府妥協。
實際上,雖然醫師作為一國公民,其人權受到法律保護,但是,醫師屬於醫療專業人士,某種程度上是居民健康權的受託人。醫生罷工勢必影響居民健康,尤其是部分身患疾病急需手術的人士,可能因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失去生命。因此,許多國家主張與言論權、結社權一樣,罷工權並非絕對的權利,對某些人士(警察、公務員、重大民生行業從業員等)行使罷工權作出一定程度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而對醫生的罷工權作出某種限制,目的在於避免部分群體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體現的是利益平衡原則。何況,作為規範醫生職業倫理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醫生“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
由此可見,參與罷工的韓國醫師不受社會待見並非無辜。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