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聯賽或影響電競發展(三)
上期提到《英雄聯盟》在北美已經實行了特許經營模式,這種模式雖然為戰隊持有者及選手,以至遊戲開發商Riot都帶來豐厚利潤,但撞上電競寒冬後卻出現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罷工鬧劇,今期我們就重點來看事件如何凸顯特許經營制度在電競上的問題。
首先罷工的導火線是由於Riot以及北美LCS聯賽營運方,和所有戰隊管理層達成了共識,不再強制他們成立次級聯賽NACL戰隊。這一改動令所幾乎所有戰隊都決定取消他們的NACL戰隊以降低成本,有近百個選手及後勤職位即日消失。而這一大改動在事前完全沒有人向NACL的選手諮詢,只是在事後單方面發佈消息。因此由所有北美選手組成的LCS Players Association(LCSPA),帶頭跳出來表示反對,其後更通過內部投票決定罷工抗議。LCSPA罷工抗議的目的,是希望逼使Riot接受他們提出的五點要求,不單止維持NACL的重要性,更要求增加LCS聯賽席位予NACL隊伍,及引入部分升降制的元素等。
NACL次級聯賽由Riot成立,為所有未有知名度的路人選手提供職業化路徑。LCS特許經營席位的條款之一,就是需要同時成立NACL 戰隊,這條規定原意是透過強逼LCS戰隊成立次級隊,一方面可以讓NACL沾光同時又為聯盟儲備人才,提高持續發展力及更多就業機會,也更容易吸引贊助商。
但理想與現實卻有很大差距。首先NACL戰隊的開支因為受特許經營的規範,投入及產出不成比例。據長期跟進LCS的記者透露,目前NACL選手的底薪差不多五至六萬美元一年,維持一支NACL要求的戰隊成本一年要一百萬美元,但NACL比賽的觀眾數字和LCS相比幾乎可以完全忽略。在這個前提下,各大戰隊想要收回成本的唯一方法,就是和選手簽下長約甚至買斷,然後寄望可以將其高價轉賣去其他隊伍,這就令到選手的流動性極低,甚至出現“萬年新人”的現象。選手只要維持住過得去的表現就不會被裁員,也不需要表現太好,因為一旦升上LCS後馬上要面對排山倒海的比賽壓力以及觀眾的批評,倒不如留在NACL,種種因素令到NACL對幫助北美《英雄聯盟》發展影響有限。
LCSPA提出的五點要,求基本上大體維持NACL現有的無效機制,甚至更要求Riot增加對NACL戰隊的薪酬補助金額,結果引起Riot在資方角度以行政手段,包括放寬對職業選手天梯排位限制,以降低戰隊尋找替補選手的難度;同時又威脅取消整個LCS夏季賽,及令LCS失去世界賽資格等方式回應。最終雙方在賽程延期後兩星期,及表示會對現行NACL賽制重新修定後告一段落。
整個罷工行動的過程可以見到,特許經營的方式雖然令所有事都規範化,但這種規範化帶來的成本上漲根本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同時特許經營所帶來的封閉環境,令很多立意良好的制度都僵化成失效及被濫用的漏洞,所有的監管規範到最後反過來變成合理法商業壟斷的理由,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不可能透過行政手段去解決。
筆者想帶出一個觀點,對電競行業最理想的發展模式,就是完全開放市場讓所有人不止是選手,而是包括比賽營運方及戰隊管理者等都要一起公平競爭。身為遊戲版權持有方,唯一一件必須親手做的事,就是維持遊戲的平衡性以及自己的智識產權不被侵犯。除此以外的所有營運細節,其實都可以交由第三方組織在公開市場下互相競爭,這對於電競選手及觀眾都是好事。現實中又有沒有遊戲是用這種模式發展呢?下期我們繼續探討特許經營以外的可能性。
撒力斯、龍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