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4月03日
第A13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科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典範

澳門科技大學很早參與國家航天科技重大項目

澳門科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典範

引 言

從二○○五年起,澳門科技大學就積極主動參與國家“嫦娥探月工程”,緊跟國家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努力服務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二○一六年又加入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技團隊;二○二三年五月廿一日,與國家航天局聯合研製的“澳門科學一號”空間科學衛星成功升空。鑒於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融入國家航天科技事業發展大局中的出色貢獻,榮膺特區政府頒授二○二三年度專業功績勳章。

一、澳門科技大學開創了港澳地區大

學參與國家航天科技重大項目的先河

二十一世紀初,國家邁開了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的步伐,作為里程碑式的深空探測項目──“嫦娥探月工程”啟動了。澳科大抓住二○○三年十一月航天部領導來澳訪問的機會,適時提出希望參與“嫦娥探月工程”的訴求,並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開啟了港澳高校參與航天工程重大項目的先河。接着,澳科大馬不停蹄地與國家航天局、科技部、中科院聯繫交流,並得到澳門特區政府的鼓勵和大力支持,剛啟動不久的澳門科技發展基金給予科研經費資助,大學更相繼與紫金山天文台、國家天文台簽訂了科技合作交流協議,快速加入“嫦娥探月工程”航天科技項目的實施隊伍中。為了整合人力資源和促進科技成果產出,澳科大成立太空科學研究所,並與天文台組成了深空探測與科學應用聯合實驗室。隨着科研團隊的不斷壯大,科研成果不斷湧現,科研水平快速提升,二○一二年太空所獲得了澳門特區政府首屆自然科學獎,並於二○一四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首個境外重點實驗室,月球科學研究的成果也位居國家前列。更令人歡欣鼓舞的是,二○一六年太空所獲得特區政府自然科學一等獎,二○一八年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我國天文領域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二、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

點實驗室”為國家實施“嫦娥探月工程

”和“天問探火工程”作出重要貢獻

1.“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充分彰顯嫦娥1、2、3號月球探測器所獲觀測資料的科學價值作出了重要貢獻。二○○七至二○一三年,三個探月探測器相繼飛出地球引力範圍,飛越幾十萬公里航程,到達月球上空及着陸月球,取得系列科學數據,是我國航天科技里程碑式的重大科技成果。只有對嫦娥飛行器所獲得的科學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才能取得有價值的科學成果,才能顯示發射嫦娥探測器的重大科學意義,才能使我國對月球的科學研究產生跨越式的提升。澳科大“嫦娥工程多波段月球資料的科學發現”的科學成果,獲得特區政府自然科學一等獎,鑄就了嫦娥工程首階段的主要功勳(獲獎項目的科學論文包括69篇,其中SCI論文50篇,1篇發表在頂尖期刊《Science》上)。

2.“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圓滿完成,解決“壓軸”難題,作出了卓越貢獻,榮獲國家人資部、國防科工局、工業和信息部、國資委、中科院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頒發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眾所周知,登陸月球和登上火星,在技術上最大的差別在於月球上沒有大氣,而火星外圍存在大氣,雖然極為稀薄,但活躍着大大小小的沙塵暴,對火星探測器順利着陸火星表面,製造了十分棘手的困難。這就是全球至今幾十次火星表面探測任務,只有半數成功的原因。前蘇聯和俄羅斯、歐盟均沒有成功的記錄,美國也是歷經多次失敗後近十多年來才取得了幾次登陸成功。在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團隊組建不久,“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行星大氣科研團隊的幾位教師就受命為“天問一號”着陸過程,提供高分辨率火星大氣條件的數值模擬分析工作。

他們不負國家的重托,辛勤鑽研、潛心工作,利用“天問一號”環繞器繞飛火星三個月左右時間中獲得的資料,並參考國外累積的數據,終於啃下了這塊阻礙“天問一號”着陸器圓滿完成的任務“硬骨頭”,確保“祝融號”火星車穩穩降落在預先選定的火星表面烏托邦平原南部平原上。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登上火星表面的國家,這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步伐之一,重點實驗室為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發展作出了出色的貢獻。

3.“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還參與了由國家航天局與澳門聯合研製的、用於精確測量地球磁場的“澳門科學一號”空間科學衛星工程。該衛星於二○二三年五月廿一日發射成功,參與衛星研製的澳科大師生代表獲習近平主席回信給予肯定和勉勵。可以期盼“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有望在未來運行中獲得高質量的地磁資料,為提升我國科學界對地球磁場的研究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三、“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

室”應乘勢而上,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學高地作出新貢獻。

澳門是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的中心城市之一,肩負着大灣區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的重任。走出三年疫情干擾的陰影,大灣區已在大步奮進追回失去的時間。去年,習近平主席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文章,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大多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領域屬於基礎研究範疇。但隨着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求,在特區政府的引領下,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正逐步轉向以發展應用科技為目標,通過產學研基地的建設,直接服務於高新科技產業或大健康產業。以研究月球與行星科學為目標而建成的實驗室很難在短期內直接服務於產業的發展,能否從澳門有基礎、國家有需要的角度思考,為“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獨闢蹊徑,闖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呢?

正如習主席提出的“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國家始終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月球探測工程和行星探測工程為主體的國家深空探測,是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的主體內容之一。在這一領域,我國以火箭、衛星為代表的工程部分的技術水平,領先於月球與行星科學的學術水平,急需更好地發揮科學目標對工程建設的引領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學目標推進科學載荷的創新研製,進而獲得世界一流的探月、探火科學成果。

鑒於當前國家深空探測和航天事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嫦娥工程”二期工程和“天問”系列工程將全面啟動,“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天問二號”、“天問三號”等探測器都將在近幾年內升空。我們還應注意到,當前為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的佈局,國家正在推動重點實驗室的重組進程。

澳門能否再次抓住服務國家航天領域的重大需求,主動籌劃和聯絡大灣區一批正在以開展月球和行星科學領域學術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構建以澳科大為核心的、更大規模的大灣區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一步融入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大局,打造國際月球與行星科學的創新高地,這應是時代給予澳門的又一次新機遇。

四、“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

室”應與澳門科學館聯合發力,共同打

造澳門科普遊學的新名片。

澳門科學館是一座極具建築特色且內涵豐富的澳門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近幾年來,隨着國家文化、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二○二二年三月和五月,澳門科學館相繼獲中國科協列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科普教育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的肯定。同年十二月底,科學館又獲批加入“中國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更有利於推動科技和文化相融合的創新發展,加速澳門科普教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科學館現擁有14個展廳,包括天文科學、航海科學、生物多樣性、智能科學、數據科學、電子科學等13個長期展廳和1個適時更換主題的專題展廳。尤其是專用的天文館,設有一個直徑約15.24米的傾斜半球形銀幕,是全球首個同時具備8K以及3D視覺效果的數碼球幕播放系統,曾榮獲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列為全球最高解像度的立體天文館。

天文科學是對青少年永具魅力的科普領域,尤其是進入宇航時代,天文科學(特別是月球和行星科學)、航天科技及深空探測,更是當今最熱門的科普主題之一。同時具有一流的科學館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澳門,能否努力推動兩者聯手發力,打造澳門科普教育的創新天地,以天文和宇航科技為特色,開闢一條既能高效提升澳門青少年科普教育水平、又能吸引境內外旅客與青少年學生來澳旅行及遊學的“蹊徑”,這是值得澳門教育界、科學館和旅遊部門認真探討的問題。

結束語

習主席在給參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研製的澳科大師生的回信中,特別強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澳門高校、澳門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作出新的貢獻”。這不僅是對澳門高校師生和科技工作者未來的努力指明了方向,也再一次為澳門特區的建設明確了前進的目標。

“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的關鍵,在於它能緊緊抓住國家航天事業的重大需求,真幹實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融入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的發展大局之中。為確保澳門特區的長期穩定,關鍵是成功實現經濟適度多元。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三個國家文件,為澳門未來發展繪製的核心藍圖。澳門社會各界都應從中找到自身定位,主動參與,發揮積極作用,真幹實幹,共同為《綱要》、《方案》和《規劃》作出貢獻,實現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願景,澳門的明天就一定會更加美好。

澳門科技大學 許敖敖

2024-04-03 許敖敖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9269.html 1 澳門科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典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