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3月31日
第A12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一)

圖一、盛開怒放的丁香花 (摘自iStock by Getty Image)

圖二、英國海洋畫家John Thomas Serres一八一一年繪製的貝倫塔油畫,現藏里斯本博物館。

圖三、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圖四、葡萄牙水手傳說海怪攻擊船隻 (摘自História de Portugal, Execução gráfica de Manufacturas Ambar, Porto 1966)

圖五、中世紀歐洲人所繪的海怪圖

圖六、中國古代《山海經》部分異獸圖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一)

含服丁香能治口病

“(香料)放在藥櫃裡是中藥,擺在廚房就是香料了”(注一),這兩句話真正點出香料的用途。以“丁香”為例,本是煮食香料(圖一),筆者小時候經常患上扁桃腺炎並引起咳嗽,母親會給一粒丁香含在口中紓緩咳嗽的情況。當時不明白母親的做法,長大後,從書籍內得知丁香對抑制喉嚨不適、生口瘡、牙肉發炎或口臭等都有作用。因此來澳之後,家裡也經常存放一些丁香以備不時之需。

印尼是生產丁香之地,原以為口含丁香的習俗是當地人的一種醫治口腔或喉嚨的方法,殊不知從書上又了解到,中國古人早就用丁香為口香之物。因丁香狀如雞舌,古時稱之為“雞舌香”。宋朝皇帝為除大臣的口氣,上朝時常命他們口含丁香。

貝倫塔見證大航海

講述“大航海時代”的故事離不開香料的歷史,而香料歷史的高潮就在中世紀,從歐洲人以海路尋覓香料開始,直到列強之間為爭奪出產香料的殖民地引起無數次戰爭,這種狀況不亞於現代爭奪石油的戰爭。因此了解香料的歷史,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中世紀以後歷史發展的情況,分析中西方文化交流及其出現各種紛爭的原因。

葡萄牙是第一個掀起“地理大發現”的國家,如今遊覽這個國家,不難發現“大航海時代”遺留下來的古跡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政府不但盡力保護古跡原來的面貌,還不斷完善附近的配套。在眾多遺跡中,最為人熟悉的是歷盡滄桑五百年,曾經見證葡國輝煌歷史的貝倫塔(圖二)。這座以摩爾人和阿拉伯人建築元素及堡壘式為主的建築物,仃立在特茹河岸,歷史上它曾經六度改換用途,海關、電報站、燈塔和監獄等。它與不遠處的“航海紀念碑”和華麗堂皇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圖三),構成里斯本突出和極具特色的“大航海時代”的景點。

在此值得一提,建立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時候,正值“葡萄牙大航海”黃金時期,也是香料貿易最旺盛的年代。據歷史記載,建立修道院的資金來自一位佛羅倫薩銀行家的私人捐贈,以及皇室在香料、寶石和黃金貿易抽取的稅款。因此當地有句老話說,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用胡椒建造的”。

當年筆者在里斯本居留期間,周末常到貝倫塔遊玩。由於居住地離貝倫塔較遠,一般會帶着便當及在附近買來的“葡國蛋撻”,午間坐在塔邊悠閒地曬着溫暖的陽光,吃着可口的食物,遙望特茹河通往大西洋開闊的河口。這時候會令人感受到當年航海者在這個地點拜別親人和家人的情景,為了香料、瓷器和絲綢,甘冒生命危險乘上卡拉維爾兩桅船,前往遙遠而神秘的東方世界。

在團體的組織下,曾經兩次乘船遊覽特茹河。從顛簸的遊船上,觀賞了貝倫塔,以及貝倫區(Santa Maria de Belém)一整體“大航海時代”的景致,更能體會當年航海探險者的冒險精神,彷彿親身經歷揚帆在危機重重的汪洋大海之中。

水手的尊敬與恐懼

但凡踏上甲板以海為生者,難以保障生命安全。尤其當時科學不發達,在茫茫大海與無情風浪搏鬥,生命毫無保障,唯有依託神明保祐或迷信於各種邪魔。葡萄牙航海者也毫無例外。最常見的說法是海洋裡有大型海怪,會攻擊來往的船隻 (圖四)。水手們又認為南海的海水非常熱,甚至會沸騰起來,使航海者處於危險之中。更有一些遠航者相信地球是平的,他們可以航行直到在某個點着陸。各種不同講法顯示,人們既要通過海洋尋覓新的貿易路線,又擔心及恐懼潛伏不少危險的海洋。

不少葡文古文獻及古地圖,描述或繪出可怕的海洋生物,令人感受到航海的可怕、艱辛及危險。然而,有些文章卻表示,“這些海怪也有其政治用途,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D. Manuel)在非洲南端的海域騎着一隻海洋怪物,象徵葡萄牙於一五一六年掌握了這片海洋的控制權”(注二)。

海怪地圖特殊含義

另外一個說法,“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一些歐洲古地圖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水怪。根據地圖史學家切特 · 凡 · 杜澤(Chet Van Duzer)分析:地圖上的水怪有兩大功能,一是為船員指引可能的危險,二是成為地圖的裝飾性元素。手繪地圖上的水怪通常是製圖師根據客戶要求而畫上的,而印刷地圖上的水怪則主要是作為增加銷量的元素”(注三)。

這些繪有海怪的地圖,反映當時航海者對海洋的敬畏,也突顯中世紀“大航海時代”的特色。這些描述海怪的書籍及繪着海怪的地圖,如今成為收藏者蒐集的文物,也成為地圖學家、地理學家和研究歷史人員的重要材料。地圖史學家切特·凡·杜澤為此撰寫了一本《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深入研究古代地圖與難得一見的海怪系譜學,全書近三百個註釋,見證海怪在地圖歷史上的重要足跡。

異曲同工《山海經》

根據《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簡介,本書詳細研究中世紀地圖中出現的各種海怪,並認為這些都是製圖師對出現過海怪的區域進行標註,以警示航海者及航行的船隻,也就是說當時的大海中,可能存在各種各樣具攻擊性的奇異海洋生物。也有人認為,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並不知道諸如鯨魚、鯊魚、海象以及烏賊等海洋生物,再加上製圖師的誇大渲染,所以這些海洋生物也就成為了所謂的海怪。書內收錄許多出現海怪的古代地圖,以此證明海怪是真實存在的。作者表示,“雖然這些海怪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它們就是如圖所見……事實上這些古代航海圖中所描繪的海怪,在當時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如當時的百科全書中就收錄許多奇異的陸水雜交生物,只不過在航海圖中被製圖師美化,所以今天看起來才會覺得不可思議。”

西方出現的“海怪圖”,正如中國古時的《山海經》的出現(圖五、六)。古人因對外部世界的陌生,產生恐懼的心態。為了警戒眾人避開及應付路途中遇到的神鬼、妖怪和邪毒生物,畫出古怪奇特的生物並加以描述。因此這些海怪圖及其文字與中國的《山海經》有異曲同工之妙。

注:

一、《好吃:香料學 32——台灣、東南亞、印度、中東香料裡的迷人事》,好吃研究室著,初版,台北市:麥浩斯出版。 2018,第14頁。

二、摘自葡文網頁História Mil Grau。

三、《水怪》,維基百科,“古地圖上的水怪”。

文、圖:陳力志

2024-03-31 文、圖:陳力志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8533.html 1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