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草地
周一的賣草地色彩繽紛。
從板樟堂進入,穿過賣草地街,沿路上坡不遠處便是大三巴。我盡力做一隻飛向花粉的工蜂,卻一不小心被濃烈的杏仁味搞懵了。是我戴的口罩不管用?自小愛吃杏仁餅,但杏仁露或者杏仁燉鮮奶,都不能入口。杏仁的氣味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奇異的存在,聞之不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幾乎天天走過這條街。那時候的賣草地已經是澳門最繁忙的街道了。在板樟堂街有下午出爐的麵包,有擱在櫃子上的豬油糕、芝麻餅,然後進入賣草地,聞到的是炸雲吞、紅豆餅和涼茶的氣味。這是我嗅覺記憶中賣草地的味道,而今被杏仁的氣味覆蓋了;環視四周,叫作過往的留白,都在興高采烈的氣息下蕩然無存。然後走到大三巴,在眾多遊客之間,想起如入無人境地的疫情時期。
一天晚上經過此處,三三兩兩的外籍人席地而坐,兩位中國姑娘在拍照,月色下大三巴牌坊寧靜雋美,禁不住把這幅三巴圖拍攝下來。如今想起,倒有些懷念。嘈雜譜寫人均收入,寂寥勾勒低迷,同一處地方,本地人難免生出矛盾的情緒。假如那年代的我,每天回家都與遊客肩碰肩,有時候還得忍受人流管制,我會不會放棄“沒錢買看看也好”的街頭小食?年輕的我,鼻子一定沒現在挑剔,萬年油、中藥材的氣味,都被忽略掉。
其實途經這裡回家不是最近的路,我得從新口岸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繞道,經過八角亭、天神巷、板樟堂,也許當時的我,嚮往放學的途中蹭一蹭熱鬧;又或許,是為了與同學結伴而行;甚而,只是想要碰碰運氣,會不會遇到長得帥氣的某。年少真好,任時光飛逝,我自不會多想將來,只會沉溺於滿足眼前。
“自拍一張照片吧,我們都沒有在大三巴牌坊合影過呢。”我與女兒說。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