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成“搶錢機器”
是日甘句:花了兩千多元買票聽張學友的演唱會,護欄邊站了一位保安,結果聽了二十多首湖南口音的張學友名曲。
去年以來中外演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搶錢機器”,不少歌迷因苦於無法買到門票而抓狂,以至一些演唱會的門票被黃牛黨炒高一倍以上。有研究顯示,每一場演唱會帶動的旅遊等消費大約一比四,即每一百元門票可帶來四百元其他消費。最厲害的“搶錢機器”泰萊斯威特,簡直就是行走的GDP。來自美國旅行協會的測算,去年泰萊斯在美國舉辦的巡迴演唱會,帶動的GDP超過一百億美元,假如她是一個經濟體,那麼GDP規模超過了五十個小國家。
醒目的新加坡先下手為強,以每場補貼二百至三百萬美元請她辦了六場演唱會,讓後來願意出一千四百萬美元的泰國錯失賺錢良機。因為據估計,政府出資一千多萬美元的泰萊斯新加坡演唱會,帶來的是兩億六千萬至三億七千萬美元的收入,以至飛新加坡機票平均漲價兩倍、旅遊景點預訂量更大增廿三倍!
內地演唱會的吸金能力同樣驚人。張學友、周杰倫等歌手的演唱會一票難求,且帶動文旅消費。一項《二○二三年至二○二四年中國演唱會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稱,約有兩成八的人,觀看一場演唱會花費的預算在三千至五千元之間,去年周杰倫在海口舉辦的演唱會,給當地帶來高達九億七千多萬元人民幣的旅遊收入,比當地“五 · 一”黃金周旅遊收入還高出一億。
演唱會邊際收益高,原因之一是跨城觀衆比例高,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成為年輕人潮流。比如去年四月浙江溫州永嘉縣辦了一個兩天的音樂節,兩萬多觀衆中有六成以上來自其他城市。
為我所愛、享我所樂,被“搶錢”又何妨?
一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