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五階段
阿豪跟女朋友娜娜交往了五年,最近娜娜總說自己很忙,沒有空跟阿豪見面。然而,就像電影情節一般,阿豪赫然在街上看到娜娜牽着另一個男士的手,男士還摟着娜娜的腰。阿豪震驚之餘,不斷告訴自己一定是看錯了。不久,娜娜便向他提出分手。阿豪既傷心又憤怒,覺得娜娜背叛了他,欺騙了他,於是他不理性地跟娜娜說:“我們可以分手,但唯獨你不可以跟那個男人一起。”分手後,阿豪陷入了很深的悲傷,他哭到無法上班,吃不下飯,整個人都消瘦了。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娜娜穿得非常時尚,雖然旁邊沒有其他人,但阿豪突然明白娜娜跟自己性格不同,兩個人交往的時候也常常吵架,他瞬間理解到兩人的緣份已盡,就算當時沒有分手,大家也不會結婚,終於放下心結。阿豪的故事,相信也是不少人的經驗,今日從寬恕的歷程,看看他的經歷。
美國精神病學家Kubler-Ross提出,每個人面對悲傷、災難事件過程中,悲傷情緒的發展會經歷五個階段,而每一個創傷就像一個小小的災難事件,所以要寬恕讓我們受傷的人,同樣也會經歷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如果對照一下阿豪的故事,不難找到這五個階段的軌跡。讓我們看看每個階段當事人可能表現出的徵狀,以及這個階段的功能:
一、否認——無法接受當下;靜默及獨處時不自在,所以會整天開着電視或拿着書卻沒有看;很容易焦慮,即便只是聽到電話響。否認,讓我們可以免於一下子被太多痛苦壓垮,因為把處理的時間延後,可以等到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才處理。
二、憤怒——出現攻擊性行為,包括主動攻擊,例如極端不耐煩,搶別人話講,語帶諷刺;還有被動性的攻擊,例如拒絕參與,沒有生病放病假、遲到。當事人在這個階段,通過表達不滿而察覺到自己哪裡受傷。
三、討價還價——當事人心想:“我願意原諒你,只要你做什麼……”然後想自己受了什麼損害,需要什麼補償才感到公平。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當我們能明確指出自己有什麼損失,為何不滿,其實就是講出了自己真實需要,特別是一些非物質需求,例如信任、尊重、自尊。
四、沮喪——沮喪期的人失去活力,總是覺得很累;缺乏人際關係的安全感,變得很怕煩又或者過度黏人;不喜歡穿鮮色的衣服。這個階段其實是給當事人機會去分辨,哪些是可改變,又哪些是不可改變的事;當事人變得比較有同理心,能看到加害者面對的困難,因此淡化了加害者及受害者的角色。
五、接受——這是完成寬恕的最後階段,當事人覺得感恩,不再全面拒絕跟傷害自己的人共處;人際關係安全感提升。寬恕的最後階段,讓我們更開放接受自己及傷害自己的人,甚至還能發現經歷過後竟讓自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長禮物。
阿豪在討價還價的階段,情感上接受不了被另一位男士比下去。直到他發現自己、娜娜或那位男士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更好,只是彼此是否合適,才從悲傷中走了出來,內心不再怨恨娜娜。走過寬恕後,終於接納他與娜娜這段關係是該結束了。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