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文
韓國用的是拼音文字,但使用的表音符號,在我眼中像表意字符。怪就怪在這裡。
一天傍晚我的一隻靴子可能是餓壞了,張大口不肯走。唯有半路攔下一輛的士趕去買鞋子。車子經過一座燈火通明的門樓,女兒說是景福宮。我們好像去過。是的。
母女倆簡短的對話無法使我記起景福宮內的模樣,卻讓我想起當年的導遊領着我們抬頭看屋子的窗戶,說:國王是受到窗櫺的啟發,而創造出韓國文字的,信不信由你。其實景福宮的建築物,在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期遭大火燒燬;太平洋戰爭期間再遭日軍拆毀很多建築,現在的景福宮是近代重建的。
不管是朝鮮王朝還是更古老的高句麗,都與我們中國有密切往來,受漢文化影響頗深。日佔時期朝鮮革命家金九,便曾流亡中國並在上海建立臨時政府。這次在地鐵站看到他們為慶祝獨立運動張貼的展板,在月台的玻璃門上,還有金九與一些革命先驅的頭像。
韓語在很長的時間裡是使用漢字表音行文的,直到朝鮮王朝第四任國王世宗在位時,大約是我們明朝英宗初年,才組織一批有識之士創建韓語文字系統,稱為諺文。據說諺文的拼音符號是模仿人的口腔各個部位形狀而來的。是象形的啊,難怪我看韓文像表意字。
不過,語音、文字不通不要緊,現今的翻譯科技實在超乎想像。我用手機拍下展板上的文字直接翻譯,已經算落後的了,女兒用一個叫作Papago的程式,輸入的漢字秒變韓文然後發音,都可以跟的士司機用“口語”聊天了!自由行的最大障礙之一是語言不通,現在都通了。
我抓一把雪拋向空中,拍下雪花從掌心跳起的時刻,自覺跟吃草莓冰糖葫蘆的小妹妹一樣傻氣。若將來再遊韓國,我想也會選在冷天。(重遊首爾 · 五 · 完)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