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年餐桌上的飯
北方人食麵,南方人食飯,是最宏觀的南北飲食差異;再細一點,就是各地區各城鎮各家庭間的飲食差異了。例如團年飯的飯,有白米飯、臘味飯和煲仔飯;這鍋團年飯的飯,老一輩人說不可以完全食乾淨,總要有一些些留在鍋裡(留到新的一年),這名堂叫做“有餘有剩”。
廣府人還有一鍋飯叫糯米飯。糯米飯是“大寒”節令的指定飯食,這時候新造糯米入倉、開始進入數九寒冬時節,暖胃溫脾的糯米正好為身體過冬打好基礎。團年飯桌上豐富的肉食菜餚,若端上易飽油膩的糯米飯顯然不相配,一鍋臘味煲仔飯或者簡單的白米飯就最適合飯量大減的人們了。
《中國年味》中所見,北方廣泛地域在年夜飯中無一例外是吃餃子。餃子外形千百年來沒有變化。當然,餃子的餡是各有心思花樣百出的,松花江畔的人們甚至用鮁魚來包餃子。單單餡料的豐富性這一點,臘味飯就給比下去了,大概這也是餃子通行全國的原因了。
不過,凡事有兩面性,如今一年到晚在全國各地都可食到的餃子,放在年夜飯飯桌上,其代表性和年味寓意又如何體現呢?
同樣地,不止於餃子,不少以往在喜慶日子或年節上才能嘗到的“大菜”,隨着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現已變成“小菜”一碟,隨時可滿足口腹之慾。所以,傳統菜式和經典菜式要做細做精做創新,是必然之路了。但各地酒樓年夜飯宴席上,一窩蜂的鮑參翅肚是否就代表高精尖呢?我並不認同。
團年的飯桌上,一鍋自己親手煮的臘味飯,熱騰騰的端上桌,滿屋的空氣裡瀰漫着肉香米香和豉香,加上讚美的歡呼聲,足以驅走個位數的冷空氣,簡直令人陶醉。我還是最愛冬天裡的臘味煲仔飯。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