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高等教育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的定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支撐和動力。回歸以來,高等教育在保持澳門經濟社會長期繁榮穩定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發揮高等教育在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本文從普遍經驗及澳門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定位和作用,分析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提出了澳門高等教育助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一、從世界範圍看,高等教育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中發揮重要動力引擎作用。
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高等教育不僅可以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培養人才、提供科技支撐,可以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文化軟環境。美國的硅谷、128號公路和我國的中關村等都是高等教育發展促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範例。據有關研究表明,教育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在發展中國家一般可達到4%,在發達國家可達到6%-7%,高等教育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期性、潛在性與綜合性的正面影響。
(一)提供高素質人才保障。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尤其是知識資本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作為教育體系鏈接社會需求最緊密的一環,在提高地區人力資本方面有着最直接的貢獻。一是促進人口總體素質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促進了人口素質的普遍提升,令其更善於在經濟活動中利用有限資源,達到人、財、物的最優配置,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滿足高素質人才的有效供給。高等教育可以為地區發展培養大批人才,通過構建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銜接的學科與教學體系,不斷為地區產業發展輸送人才。此外,高等教育還可以吸引大量外地優秀學子求學,促進高素質人口流入。三是打造頂尖人才高地。依託高等院校的科研平台,可以彙聚海內外科研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打造頂尖人才高地,為當地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高等院校是新知識、新技術的重要發源地,通過持續不斷的科研產出,推動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提高地區的原始創新能力,為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驅動和智力支持。一是提升區域整體創新水平。高等院校的集聚效應可以有效提高地區整體創新水平,形成創新氛圍,提升地區發展能級。有關研究表明,高等院校的研究與開發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帶來5美元的GDP回報。在全球科技創新和高科技產業中心硅谷,共有33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頂尖大學。二○二一年的數據顯示,硅谷以不足美國1%的人口,產出佔全美近5%的GDP。二○一七年澳大利亞大學協會研究表明,過去三十年中澳大利亞高等院校的科研每年為澳大利亞GDP增加100億澳洲元。二是促進地區產業發展。高等院校與企業在區域內有機結合,可以有效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通過技術轉移,將知識轉化為專利、產品和服務,有效推動企業實現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壯大地區原有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從而作用於地區經濟。例如,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座落在高校群中,高校與企業互動實現了企業的科技賦能,從而賦予了中關村蓬勃的發展動力,為北京提供了強有力的增長引擎。三是為地區經濟發展發揮智庫作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科資源可以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規劃編制、政策制定,以及輿論引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上世紀六十年代,舒爾茨基於美國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五七年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展開了定量的實證研究,發現教育投資的收益平均為17%,教育投資增長帶來的收益佔整個國民收入增長的33%,佔整個勞動收入增長的70%。高等教育及其吸引的學生和遊客為地區帶來更多的消費,成為一個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一是在校學生的消費。除了學費外,高等院校學生在校期間主要的日常消費也對地區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將產生一定促進作用。二是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有關統計表明,二○一八∕二○一九年英國的大學及其吸引的國際學生和遊客為經濟創造了超過950億英鎊的總產出。高等院校學生及其吸引的遊客的消費將帶動地區相關貨物和服務需求的增長,促進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整體提高該地區的經濟收入。
(四)改善文化軟環境。高等教育是社會文明的載體,高等教育創造文化、承載文化、傳播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地區文化軟環境。一是提升地區形象。世界上著名的教育之城包括英國劍橋、美國硅谷和波士頓、新加坡等,高等教育已成為這些城市靚麗的名片。二是推廣地區文化。高等教育通過吸納大批外地學生到某地區生活和學習,讓他們充分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並主動向外作軟性推廣,從而提升地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從澳門實踐看,高等教育發展與澳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緊密相連、相輔相成。
(一)澳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與澳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緊密相連。回歸以來,澳門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發展。與此同時,高等教育也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二○二二∕二○二三學年,高等院校的課程總數已增加到347個,教職員和學生總數分別增加到6,215人與49,594人。高校教學科研水平大幅提升,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擁有中藥質量研究、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月球與行星科學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理工大學成立了港澳首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澳門高校還建立了多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高校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世界大學排名中,澳門大學位列193位,澳門科技大學位列251-300區間。澳門其他多所高校均通過了國際高等教育質量機構的評鑒,辦學質量和水平受到國際認可。
(二)澳門高等教育對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一是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澳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一九九九年28.9%大幅提升到二○二一年的116.2%,擁有高等教育學歷人口佔澳門就業人口比例從一九九九年的11.4%升至二○二二年的43.2%,尤其為旅遊、中葡雙語、中醫藥、金融、法律等領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證。二是助力澳門科技實力提升。高校是澳門科研力量的主體,產出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等重大獎項。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在橫琴建立產學研示範基地,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提升澳門科技實力。澳門科技大學與內地聯合研製“澳門科學一號衛星”並成功發射,習近平主席給參與衛星研製的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回信,予以親切勉勵。三是服務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一中心”建設方面,澳門主要高校緊扣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戰略,開設旅遊類相關專業,為澳門培養大批旅遊人才。澳門旅遊學院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與廣東省、福建省等開展職業技能認證合作。“一平台”建設方面,特區政府成立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支持推動澳門高校深化與葡語系國家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澳門理工大學成立機器翻譯暨人工智慧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加強葡語人才培養。“一基地”建設方面,依託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澳門科技大學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澳門理工大學中西文化研究所等做好中國歷史文化教育、研究、交流、推廣等工作,積極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故事。
(上)
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