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們談新質生產力
【本報訊】據中新網十一日消息: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列為二○二四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
“發展新質生產力,最終要靠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從何而來?如何培養?聽聽各部門“一把手”們怎麼說。
育科技強國主力軍
“科技創新不僅提高了我們國家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了基礎、注入了動力。”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如是表示。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第一資源。因此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除了加大科技攻關,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陰和俊指出,將加強戰略力量建設;打造科技強國建設的國家隊。
具體到國資央企,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指出,現在中央企業有一百二十萬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創新型企業家。
陰和俊提及,年輕人現在是我國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未來就是建設科技強國的主力軍。下一步,科技部將把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作,一直抓下去,努力為他們成長發展創造好的科研環境。
技能人才不可或缺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不僅需要科技人才,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亦不可或缺。
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長王曉萍表示,要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發展急需,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增強技能潛力和匹配度,促進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比如,我們將組織開展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在智能製造、大資料、區塊鏈、積體電路等領域,夯實人才基礎。”
通過教育培養人才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是核心要素,基礎和先導靠教育,通過教育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強調。
他指出,建成教育強國、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需要我們在拔尖創新人才上、在人才的自主培養能力上發力,這也是滿足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才需求的關鍵一招、破題之舉。
“在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中,我們將推動高校分類特色發展,建立分類評價機制。”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現代化需要各方面人才,需要各領域拔尖創新人才,所以分類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是應對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