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年菜式滿滿心意
說起年夜飯與團年飯的差異,可以用大同小異來概括。比如說菜式數量上都以六至八道菜為主,取“六六無窮”之意,八則諧音“發”;酒樓菜單就會有十道,取“十全十美”圓滿之意,連同單尾就有十二之數,十二在粵語中諧音“實易”,也很討喜。菜式則不離湯、熱葷、蔬菜、飯麵等。
廣府人慣例食飯先飲湯,團年飯的湯更是落足心機和材料,甚麼鮑參翅肚山珍海味,廣東湯都能融匯一湯中,一如福建人的佛跳牆。記得小時候的團年飯,一般人家都有鍋雞湯,因為家家戶戶都養雞嘛。最不濟的也撈條生魚來一鍋西洋菜陳腎生魚湯,可以清熱生津解乏。
昔日團年飯中肯定有一碟燒肉,會先拿去奉祀祖先,然後才放到飯桌上;燒肉是用大肥豬燒製,燒豬的大紅皮、脂肥肉厚,用老人家的話說就是“紅皮碩壯”,寓意各人身壯力健。北方的年夜飯亦有一道紅燒肉,在農耕社會裡,豬一直都是財富的象徵物,有一碗紅燒肉擺上飯桌,肯定能說明年景不錯。
團年飯桌上的魚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寓意“連年有餘”,無論南北皆然,高度統一。提供給央視節目組的菜單中,北方的魚是紅燒武昌魚,很有代表性;澳門大廚最初提議用東星斑,節目組反而建議用鱸魚,兩者似乎落差太大,討論的結果是清蒸龍脷。
金邊龍脷是澳門特產,亦與龍年呼應,實在是太適合了。但如果要說最有代表性的一條魚,那麼我會說是小時候團年菜中的釀鯪魚——用一條大鯪魚去肉留皮,另用鯪魚肉剁成魚滑,加入臘肉冬菇花生陳皮拌和後,釀回魚皮中並重新塑形成為一條魚的形狀,放油鑊中慢煎至兩面金黃才上桌。這條魚通常吃不完,就留待“下一年”再食了,這才是真正的連年有餘,不是嗎⁈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