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決定
阿傑跟女朋友約會,女朋友問阿傑想吃什麼,阿傑說:“你想吃什麼,我就吃什麼。”女朋友說想吃日本餐,阿傑就問要去哪一間餐廳吃。到了餐廳之後,女友問阿傑想吃什麼,他就說吃甚麼都可以。阿傑從來沒有坦白表示過自己的喜好,幾乎都不做決定。但阿傑還是會批評餐廳的服務或食物素質,女朋友覺得阿傑不是真的無所謂,只不過不想親口講出來。不過,作為女朋友,感覺壓力很大,常常要猜他喜歡什麼。
主管跟同事們開會,討論過往工作的困難,以及新一年的計劃,人人都發表意見後,主管只是重複大家的話,卻沒有做出結論,也沒有跟進工作。同事漸漸覺得主管凡事都不肯做決定,很多工作計劃因此被延後。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你都可能會遇上有些人總是不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作出決定,相處下來,卻又不覺得對方是尊重你,反而會令你感到不舒服。
回想小時候,我們看到想吃的東西時會直接說出來,到公園後,也會跑去玩自己喜歡的遊樂設施。但成年後,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
事實上,不想做決定並非真的沒有喜惡,人們自願放棄選擇權,其實害怕要為這個選擇負責。如果我選了這間餐廳,東西不好吃時怎麼辦?家人吃了拉肚子怎麼辦?在工作上,如果決定要採用方案A,但原來這是上級不認同的,這會否怪罪自己能力不足?用了方案A後無法達成目標,又由誰負責任呢?很多時候,恐懼還來自怕自己沒有做出最好的選擇。因此,不想或不敢做決定的人,通常內心有一連串假設性的風險危機,讓他恐懼承擔選擇後的結果。久而久之,當事人好像沒有喜惡,或者明明有喜惡但卻總是不肯坦誠表達,要別人猜。
其實,人生確實有不少決定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的,兩份工作選哪一份?要不要轉換工作?要選讀哪一個科系?要不要買房子?就算是再厲害的分析師,有時候也會失準,誰知道金融海嘯會突如其來,誰又能預料到戰爭突然爆發,糧油食品上漲,影響原材料成本?選擇與責任的關係,正如權利及義務,既然有權選,也有承擔責任的義務。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每一個選擇產生出來的責任,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如果真的做錯決定,最嚴重的後果又是什麼呢?比起讓家人、同伴或同事覺得你難以相處,甚至不喜歡跟你生活或共事,哪樣的後果更為嚴重呢?
每一個家庭身份、職業身份、崗位都有相應責任的,我們不需要承擔超出本份的責任,可先試着從你認為無傷大雅的事來練習幫自己做出決定。正如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出來的。雖然猶豫不決可暫時逃避當下要做決定的焦慮,但卻會影響自己信心的建立。反而,當我們承擔起責任作出決定,將會體驗到自我的認同與喜悅。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