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2月24日
第A13版:攝影
澳門虛擬圖書館

黑色柳丁的啓示

橙 桃

黑色柳丁的啓示

撰文:杜 然

攝影:樂西 · 蘭格

一九○七年,法國的盧米埃兄弟成功研發名為奧托克羅姆(Autochrome)的攝影技術,為彩色攝影商業化揭開新一頁。美國當時一些攝影名家,迅即趕上巿場步伐,先後跳出黑白攝影的藩籬,仿如將奧托克羅姆乾板,當作彩色攝影的石蕊試紙,一場關乎攝影未來發展的實驗正式開始。

上世紀初,攝影尚未普及。奧托克羅姆乾板畢竟並非生活必需品,盧米埃兄弟描準的潛在客戶,基本上是一班當時掌握攝影技術的人。不論他們是專業還是業餘人士,彩色相片在視覺上帶來的刺激,無疑賦予攝影師嶄新的創作體驗。如何將攝影帶進彩色的藝術空間,探索彩色攝影的可能性,甚至提升攝影的藝術地位,一度成為歐美攝影界議論紛紛的話題。

對彩色攝影躍躍欲試,或多或少跟黑白攝影的局限有關。今時今日,除非刻意修圖,否則手機上的拍攝功能早已預設為彩色。黑白效果相對變成一個選項,視乎攝影師的創作意念而定。早期的攝影創作則剛好相反。就藝術角度而言,如果任意將真實世界的彩色轉化成黑白,藝術含金量大概不高,產生的視覺效果,更可能教人大失所望。一九五八年,美國紀實攝影師桃樂西 · 蘭格(Dorothea Lange)在印尼,拍了一筐橙的相片。在美國攝影史上,蘭格的地位舉足輕重:她曾為美國聯邦農業安全局,拍攝大蕭條時期平民百姓的真實生活,影響了後來紀實攝影的發展方向。蘭格一生的攝影原作都以黑白呈現。以黑白灰色譜,配合強烈對比的光影效果,除了可以增強寫實感,亦能凸顯她鏡頭下美國低下階層的生活苦況。相對之下,這幅水果黑白相片,自然無甚看頭。客觀而論,蘭格那趟印尼之旅,拍攝了不少當地的風土人情,這一堆柳橙,不過是沿途的見聞剪影。相片是否蘭格試圖以黑白拍攝柳橙的小實驗,後人無從稽考,單憑這幅相片,亦無人能够百分百肯定相中水果必定是柳橙。

於是,一堆橙的黑白照,引申出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用黑白底片可以拍到這種水果嗎?橙之所以是橙,在於其獨一無二的顏色,要如實反映的話,用彩色攝影表達,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根據英國作家傑夫 · 代爾(Geoff Dyer),美國攝影家保羅 · 史川德(Paul Strand)在一九一六年,曾經用過陶器和水果進行攝影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史川德當時使用的正色片,會把任何帶紅色的東西顯影成黑色。實驗的原本目的,是將尋常物件,拍成一些抽象的造型,讓觀者不能一眼看出物件的原貌,再試圖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史川德創造出來的圖案,而並非深究這些圖案的“原材料”到底是什麼東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唯一不能用來界定柳橙的方式,就是看其顏色是否橙色。例如在一張史川德的黑白靜物照中,柳橙和香蕉的顏色根本一模一樣,都是一種深黑色。

這次實驗,加上史川德多年研究繪畫的結果,使他認定攝影最重要的特質,在於其絕對且毫無保留的客觀性。 但弔詭的是,要達致繪畫柳橙原色“客觀性”的最大值,單純用橙色顏料便可,而在當時的攝影領域,史川德所謂的“毫無保留的客觀性”則存在現實條件的限制,全因那個年代的攝影技術,根本沒有辦法展現和區分彩色光譜之多變。就在史川德沉醉在自己藝術、哲學、攝影三位一體的實驗遊戲之時,歐美的彩色顯影技術研發,正靜悄悄地進行着一場視覺革命, 而盧米埃兄弟的奧托克羅姆,似乎為這個哲學問題,提供了一勞永逸的答案。

(彩色攝影之蛻變 五之二)

2024-02-24 撰文:杜 然 攝影:樂西 · 蘭格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1385.html 1 黑色柳丁的啓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