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園圍與巴冷登街(下)
上星期就介紹巴冷登街的前世,這星期就把重點放到巴冷登街開闢年段和“巴冷登”的故事。
巴冷登街,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與瘋堂中斜巷相接,橫跨荷蘭園大馬路、亞卑寮奴你士街、東望洋街、馬大臣街和得勝街,東南終於東望洋新街,全長大約兩百米。此街於一九〇五年與鵪鶉巷和東望洋新街同時開闢,惟當時的巴冷登街只是起於瘋堂中斜巷、終於亞卑寮奴你士街的一條街道。在一九二七年的《澳門城市及新港口平面圖》(Planta geral da cidade e novo porto de Macau)中能清晰見到巴冷登街已經穿過亞卑寮奴你士街,直達東望洋新街。
和澳門的很多街道一樣,巴冷登街(Rua do Brandão)是以姓氏“Brandão”命名。這和澳門印刷史有密切關係。一五八八年(明萬曆十五年),神父們使用鉛活字在澳門印刷了Christiani Pueri Institutio和De Missione Legatorum Iaponensium兩本書籍,這是第一次在中國土地上使用鉛活字印刷書籍,極具歷史意義。
十九世紀初,新教傳教士來到澳門傳教,當中以英國勢力最為龐大。學習漢語的同時,傳教士也嘗試編著漢英雙語字典。一八一四年(清嘉慶十九年),《華英字典》編著完成,第二年開始印刷。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僱用居澳葡人,使其負責部分印刷工作。一八二二年(清道光二年),《蜜蜂華報》正式出版,成為澳門印刷事業的里程碑。
從此以後,土生葡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之中,他們通過家族聯姻的方式維持在澳門印刷業的角色,包括巴冷登家族。“第二代Petronila Brandão與印刷業界的Domingos Gomes de Noronha結婚;第六代José Severo Teles Brandão也與另一印刷業界的D.Otília Maria Hyndman結婚。”第三代José Gomes Brandão是一位大商人,在當時澳門頗具地位。而第六代Francisco Xavier Teles Brandão為《澳門郵報》葡文周報印刷館的業權人,還是氹仔海島市公局秘書長,是政商界的重要人物。憑此背景,澳葡政府以Brandão命名此街。
如今的巴冷登街,沒有一大批蕉樹,也沒有印刷廠。百年過後,只有澳門最具特色的象徵——澳門街。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