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2月20日
第B12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袁崇煥贈師黎崇宣《解悶》行書中堂簡介

圖右 圖左

袁崇煥贈師黎崇宣《解悶》行書中堂簡介

明末將領袁崇煥,一五八四年生於廣東東莞石碣鎮,一六一九年於廣西中進士,歷任知縣、兵部僉事、右僉都御史、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等職。

袁崇煥所為人熟悉的事跡,一般始於其中進士,止於其被明崇禎帝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罪名判凌遲,即一六一九至一六三○年共十一年的事跡。

歷經百年,乾隆年間,終為其平反。袁崇煥之研究終可光明正大地進行。然而百年的時間差,以袁崇煥此前的角色,明人視之為叛國分子、清人則視之為敵人,故有利研究其生平的史料及口傳歷史多已散失,要研究其早年事跡更是難上加難!

一直以來的研究,對其包括祖籍、出生地、早年事跡等,都存在爭議,亟需更多的史料助證。袁崇煥贈師黎崇宣《解悶》行書中堂的再次面世,得到番禺國家檔案館、前番禺公安局局長、廣州市民政局局長周杜南生前所撰寫的相關收藏記錄、及黎氏後人黎重余先生所提供的宗族史料、口述歷史、多年的田野調查成果,皆有助填補袁崇煥的早年事跡。相信有助通過《解悶》行書中堂創作的來龍去脈,還原其師徒二人的相遇的歷史,以及通過考究其師黎崇宣的人物背景,研究袁崇煥的早年學習事跡,解釋其學習基礎、學術修養、騎射訓練的習得經過。

袁崇煥從小便跟從良師,學習四書五經,是典型在儒學下長大的儒生,故促使其擁有強烈報國的抱負,尤以他當時身處國家大難的歷史階段,匹夫定當有責守護國土。故在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氛圍下,當時的他肩負了歷史的責任,由遙遠的廣東走向了北方邊疆前線,促使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袁崇煥的研究,仍然有很多的空白需要史料、文獻、口述歷史去填補,望袁崇煥贈師黎崇宣《解悶》行書中堂的再次面世,能有利其他學者,在此基礎上,發掘出更多的材料,共同填補歷史的空白,讓尊師重道的民族精神永垂不朽。

圖右為袁崇煥親筆的《解悶》行書中堂,內容如下:

憶復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即今耆舊無新語,滿釣槎頭縮頸鯿。

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圖左內容為市橋東城房廿一傳孫黎重余先生寫的序言:

右乃廣東省番禺區檔案館館藏明末兵部尚書袁崇煥書杜甫詩解悶十二首的第六首及第七首前兩句行書中堂的複製件。

袁崇煥自幼隨我市橋黎氏東城房九世祖崇宣公生活,在崇宣公的悉心栽培下,文武雙全;於一六一九年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翌年任福建省邵武知縣。崇煥赴任前,往市橋拜謝恩師崇宣,居於現市橋大市街八號原黎氏六世祖伯興公之“陶冶家塾”內,並寫下此書軸。由一六二○年至一九五一年,一直保存在黎氏大宗祠“詒燕堂”內,計已三百三十一年了。一九五一年族正步頤往香港前將袁氏書軸、黎氏宗譜、崇宣畫像、乾隆版崇宣《貽情集》共四件交與我父煜華保管,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在我家保存又十五年了。是年煜華將上述四件交與時任縣公安局長周杜南代管。二○○四年清墳工作開展之際,我同叔父振華拜訪周杜南先生,知其他藏物均已焚燬,惟獨留下此幀。他隨之將之取出鋪攤地上讓我拍下照片,他已重新裝裱。他承諾在適合之時還贈我族並寫了一頁文字,介紹此中堂的故事,文中提及是浩墉交給他的。其實浩鏞已於民國三十二年去世,交付之人煜華才真。事隔數年當我們與之再聯絡時得知他已故去,並已於二○○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將之捐贈番禺國家檔案館了,至捐贈時止,存於周宅達四十二年之久。

一六二○年至今二○二二年,已歷四百○二年了。可知此書軸歷史之久遠,保存之不易。我一直為取回此物奔走,幸得黎偉棠先生的協助,終於得到檔案館的答允,由我複製三份。其一,存澳門黎氏宗親會。其二,待新冠之疫消失之時送贈東莞袁氏紀念館。其三,還贈給檔案館作展示之用。

二○二二年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二時,在番禺區政府大院內之廣東省番禺區國家檔案館的會議室內舉行了簡單而莊重的儀式,把蓋了檔案館複製印章的兩件複製件交給了我,嘆當今複製品之精良幾可亂真。出席者有余永良館長,王潔怡副館長,鄭勇檔案管理部長,凌巧明統戰部長,黎偉棠先生,戴漢釗先生,曹力華等工作人員也參加儀式,遺憾的是因新冠一疫,港澳及市橋的宗親不便出席,獨我一人參加,當我接着這兩件複製件時,璧還之感,頓湧心頭,如珠還合浦,劍入平津。

市橋東城房廿一傳孫重余壬寅春記於澳門。

鄭偉力

2024-02-20 鄭偉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0682.html 1 袁崇煥贈師黎崇宣《解悶》行書中堂簡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