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無塵且過年
新年假期結束了,收拾心情上班去也。
新年,越來越成為假期的前綴,還有誰抱着放下一切事務隆而重之的心情來過年呢?無錯,新年是奉旨放假(或補薪)的公眾假期。可這三天假期並不輕鬆:家務、親子、應酬、探親,哪樣不是人仰馬翻身心疲憊的?
於是,我們紛紛羨慕“從前日子慢”。舊時生活的確很慢,日子似乎很長,但古人也並非無所事事,做官“有案牘之勞形”、農民日出要作日入才能息、商人為生意更要“重利輕別離”。可見古人並非悠閒無事整天“慢活”,不過是因為交通往來不便、信息流通滯緩而不得不“慢慢來”。故而古人在營生的忙碌中、須等待再等待的時光裡,可以捉一段流光細味風月、留一段身影賦與閒情。也因如此,今天的我們才有機會欣賞到那些融合生活和藝術的美好創作,如茶如酒如瓷,都蘊藏着古人的安閒心境與人生智慧。
古時與現今,很多快樂其實是相同的。只不過當下我們更多的是身雖閒心難閒。因為生活不易,所以總是那樣匆忙。當九九六成為習慣、片刻閒暇都化為奢求,人們再也無力去關注身邊的美好;即便有幾天假期,似乎也無處安頓習慣了不停運作的頭腦和肢體;年輕時優遊自得的灑脫心境或許早已被消磨殆盡。不妨問問自己,是否還記得曾聽過花落的輕響、細數過遠遠傳來的教堂鐘聲、與親友共聚的歡聲笑語?假如給你一段閒時光,是否也能像蘇軾那樣,雖身處流放之地,仍能瀟灑地去聽琴飲酒看雲?
昨日正月初七,是謂“人日”,人人生日。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不如一起重溫蘇軾的《行香子 · 述懷》: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