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敢寫一個敢登 成就一本佳作
許多年前,就聽說范長江曾在其三十年代的通訊中報道過紅軍長征之事,而且當年的通訊還輯合成了《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但一直只聞其名,不見其書。一九七〇年,范在下放河南確山勞動改造期間,遺體被發現在枯井中,懷疑自殺。作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及領導者(做過新華社總編輯、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和人民日報社社長),其悲慘性的結局,不能不讓人唏噓和扼腕歎息。一九八〇年,范獲得平反。同年,新華出版社再版了《中國的西北角》。二〇一六年,范長江故鄉所在地的四川大學為紀念他百年誕辰,又再版此書,然後是二〇二二年,言實出版社再版,接着香港的中和出版社又再版。乍一看,似乎再版很頻繁,但與三十年代相比,卻是小菜一碟。
一九三六年八月,《中國的西北角》初版,九月再版,十月三版,十一月四版。一九三七年一月五版,三月六版,七月七版。一九三八年,又被日本翻譯成日文出版。這在當時,真正可謂風靡一時,洛陽紙貴。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讀者追捧?這得從成書的頭一年說起。
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歲的范長江,作為天津《大公報》特約記者,對大西北進行考察式旅行。一行人從成都出發,經川西、隴東、祁連山、河西走廊、賀蘭山,到內蒙古,跋涉四千餘里,歷時十個月。范長江在風餐露宿的同時,忠實地記錄了所見所聞,還原了西北的時局狀況與社會各階層人物生活。沿途所採寫的通訊,陸續刊登在《大公報》上,為當時的讀者打開一扇了解西北的視窗。
經濟的凋敞、交通的落後、百姓的困苦、民族的壓迫、宗教的糾紛、軍閥的爭奪、西北的神秘以及日益深重的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危機,全都出現在作者的筆端,展露在國人面前。更難能可貴的是,范長江的通訊,毫不避諱紅軍在川陝的活動,尤其是紅軍從江西長征到達陝北這一諱莫如深的話題,這不啻有如石破天驚。甘肅、青海等省地方官吏不擇手段搜刮民脂民膏,還有他們的殘暴統治與愚民政策,都一一予以報道。而《大公報》也是照單全收,不作刪改,如實刊登。當時的新聞檢查,平心而論,也不甚嚴格,還大有聽之任之的味道。對“反政府武裝”的紅軍雖無褒揚,但也沒有歪曲和妖魔化,對地方政府也不護短。如此講真話的作品,結集成書,自然讓民眾愛之喜之讀之。
《中國的西北角》極大地震動了當時的新聞界與社會民眾,促使社會各界深入思索國家和民族命運。一九四二年,蔣經國、蔣緯國考察大西北,隨後蔣經國寫了《偉大的西北》一書。六十年後,情報英雄熊向暉口述了《隨同蔣經國的西北之行》(作者為楊者聖)一書。熊向暉說,兩蔣考察大西北,范長江的作品,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和啟發。就是近百年後的今天,細細讀來,仍然能夠非常直觀地感受當時的情勢,亦能體察作者深厚的家國情懷與人文精神。
盧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