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擴張 投資門檻亦高
去年新成立公司數目終止三連跌,重回增長區間,按年增加九百家至五千餘家。當中全為澳門股東的新公司近三千一百家,顯示本地投資者信心回暖,憧憬未來前景而趕快“報名”落場。
近水樓台的灣區內地投資者,來澳發展的意慾亦高漲,去年共成立近七百公司,接近疫前一九年七百三十四家的數量。是因疫情阻隔才刺激疫後成立數字,抑或看準灣區紅利與澳門經濟前景,相信將從今年數據獲得驗證。
澳門力谷“1+4”產業多元,有多少新公司瞄準這些板塊,從統計大類中難以準確反映。但投資批發及零售類別的公司續以三成七佔比領先,工商服務業亦佔兩成七,兩者合計佔總數近三分二。從新公司行業分佈,與澳門綜合旅遊業強勁發展勢頭脗合,吸引資金聚集靠攏。但經歷疫情衝擊,市場結構改變,投資門檻與專業技術要求等不能同日而語,後來者有沒有過硬實力去分一杯羮?雖沒有標準答案,但疫後市場需求變化之快,投資門檻不斷提高,若沒有立足點,風險可想而知。
澳門經濟規模重拾擴張發展,可以容納多元發展做大市場大餅。但若新資金都引入新意念、新思維去開闢市場,伴隨而至的競爭挑戰不言而喻,尤其當澳門加速向國際市場邁進,不同投資背景帶來的營商模式、創新理念,在市場擦出火花或水土不服,有待實踐,但不斷拉升投資門檻,簡單易被複製的商業模式越來備受考驗。
去年澳門經濟大放異彩,必將吸引各路資金加快部署,今年引資規模將再上一層樓,競爭全面提速。另一方面,去年澳門解散公司數目亦創新高逾九百家,多於疫情黑暗期。是因三年疫情難以為繼的滯後結果,還是因部分外資公司項目完成而解散,抑或部分早已沒有運作的公司到去年才結束?營商環境改善,解散公司卻增加,矛盾背後的原因,值得探究。
今年既有重大機遇,也潛在不小風險。去年成功開拓新天地,今年乘勝追擊,關鍵還要引領整體市場共同發展,收窄兩極化。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