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1月27日
第B12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預防中風有“大招”

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示意圖

預防中風有“大招”

頸動脈是連接大腦和心臟的重要血管,如果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可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中風是威脅人類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存在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高復發率的四大特徵。缺血性腦中風俗稱腦梗塞,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約佔中風病例的80%,隨着年齡的增長,中風的風險明顯增加,尤其是在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缺血性腦中風的患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吸煙、心臟病等。這些危險因素的存在會顯著增加個體患上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與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密切相關。當腦卒中發生了,臨床上我們可以大致將該類疾病分為兩個階段進行診斷性治療:

一、急性期發病期治療——(1) 溶栓治療:對於某些患者,特別是在卒中發病早期,可以考慮給予注射一種名叫組織型纖維蛋白溶解酶(tPA)等藥物進行溶栓治療,通過溶解腦血管內的血塊,以恢復血流,但溶栓治療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目前國際指南靜脈溶栓時間在發病後四至五小時內進行。(2) 取栓治療:對於發病時間多於四點五小時,但在六小時內患者,或一些溶栓治療失敗的患者,可以通過介入技術,利用微小的導管進去堵塞的動脈內,把血栓取出。(3) 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物,就是居民平素所說的通血管藥或薄血藥,對一部分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案。然而,上述急性期的治療方案,也只能挽救部分病人的神經功能。仍然一部分病人即使在發病後,在有效的時間窗內接受上述治療,仍無法完全恢復。 這就讓腦卒中高危病人的篩查及即時干預,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發生顯得格外重要。

二、臨床篩查及擇期治療——臨床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影像學的檢查,發現病人是否存在頸動脈狹窄,如果病人頸動脈管腔狹窄 > 50%,且有相應的病徵,或即使沒有病徵但狹窄 > 70%,病人就有手術干預的指徵。對於該類的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有兩種方式: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CEA)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其中CEA目前是很多歐美國家,我國大陸地區推薦的治療方案,其優勢包括:術過程中,可以全面清除斑塊,恢復血液正常流動,術後出現動脈再狹窄的機會明顯減少,同時手術後無需長期口服抗血小板藥物,避免出血併發症的發生。相較之下,CAS手術是通過在狹窄部位放置支架來壓迫斑塊,擴大管腔,除了手術期間有可能併發急性腦梗塞外,術後支架部位再狹窄的機會也較CEA手術高。當然,CAS手術相對CEA手術,也有相應的優勢:手術時間短,熟練的團隊完成一項支架手術大概一小時左右,而且很多病例可以局麻下完成手術。對於一些不能耐受全麻的高齡病人,或者雙側頸內動脈都存在嚴重狹窄的病人,則是首選的治療方式。

鏡湖醫院自二○一二年開始,得到澳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腦血管疾病專業醫療團隊經過長達十年時間,持續走進社區,協助一些高危的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進行篩查,一旦發現腦血管疾病及符合嚴格手術指徵,就盡快安排病人接受適當治療,包括藥物的治療或手術治療,很好的避免了該類病患病情最終發展到嚴重的階段。經過幾代神經外科醫師的努力,鏡湖醫院腦血管疾病專業團隊已廣泛開展了頸動脈狹窄頸內膜剝脫手術及支架手術,腦動脈瘤開顱夾閉手術及介入栓塞手術,顱內動脈狹窄、煙霧病等腦血流不足病人進行搭橋手術、腦出血的微創內鏡手術等項目,並取得很好的效果,挽救了大批居民生命健康。

鏡湖醫院神經外科 鄉志雄 醫生

2024-01-27 鄉志雄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6374.html 1 預防中風有“大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