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明由車廂做起
當今,科學技術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但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或許不能跟社會與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掛鈎。隨着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人類獲得了史無前例的便捷生活,這也意味着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電子產品帶來的娛樂了,但在某些場合,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中,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卻會影響他人的休息和安靜。
筆者曾多次談到坐巴士的經歷,當中最令人生厭的莫過於鄰座的乘客肆無忌憚地高聲談話,或是在手機上播放視頻卻不戴耳機,強迫車廂的其他乘客聽着並不感興趣的話題或頻道,這類不文明行為直接剝奪了其他乘客享受寧靜的環境和空間的權利。其實,上下班/課途中使用電子設備作為個人的娛樂本無不可,但若在巴士密閉的空間內使用電子產品的外放器,則容易造成噪音干擾,不僅影響其他乘客的休息,也降低了乘客乘坐的舒適度。
廣州於今年元旦日起推行修訂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正式禁止乘客的電子裝備發出聲音,以“完善影響運營秩序和公共場所容貌”。現時除了廣州以外,北京、上海、武漢、杭州、貴陽等也有類似的措施。那麼,澳門作為一個旅遊城市,除了旅遊的景點、節日的活動以外,一些民生性的軟實力還是需要建設起來的,例如,可以從不少旅客常採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巴士為起始點。
有關於營造巴士安靜環境的規定要以法律法規形式推出,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但若認為巴士車廂的文明建設有價值,相信仍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去達標的。首先,可以從學校的公民教育做起,尊重他人的課題無論是小學的常識和公民科,或是中學公民教育中涉及的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課題,都可以兼容處理。通過教育提升個人的人文素質和文明意識,進而促使車廂內營造起良好的氛圍,這便是有效的公民教育了。
其次,在還沒有制定法例法規之前,巴士公司可以先從服務乘客的立場,提出鼓勵和勸喻。例如在車廂內張貼相關宣傳海報,提醒乘客不要在車廂內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在許可的情況下,司機也可以在遇到乘客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時,友善地提醒他們不要干擾到其他乘客。當然,巴士公司也要以身作則,將巴士車廂內的電視聲頻調至最低,以免騷擾乘客。說一句公道話,巴士公司在車廂內設置電視以提供給乘客資訊和娛樂是件好事,但是車廂本身都是人聲鼎沸的,多出來的就是噪音了。
其實,除了採取勸喻和禁止某一種行為的方法以外,另一種有效的方法便是用另一個行為來取代。澳門特區政府自去年起以打造“閱讀之城”為施政目標,持續以多元的推廣閱讀措施助力其目標建設,既然如此,何不鼓勵乘客在車廂多花些時間閱讀?手機除了用來聽歌和娛樂以外,也可以用來閱讀。現時手機都是實名登記,文化局不妨在車廂內張貼存有已購買的電子讀文的QRCode,乘客在乘車時可以通過掃碼、登入相關鏈接閱覽讀物,這樣可以讓乘客多了一個選擇,而且乘客還能以此提升個人素質,令澳門真正成為一個閱讀之城。
黃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