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結合科學數據作保育
工 聯:文創產業灌注新動力
【本報消息】《“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行政法規草案將於六月生效。城規委及建築師施冠雄期望當局持續夯實及分享文遺修復保育的資料記錄,加大人才培養,實現本澳文遺保育工作有人可用、有例可依。
工聯副會長、城規委梁普宇希望“計劃”能更好配合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在未來涉及歷史城區的建設改造能發揮更具操作性的指引,減少社會分歧和爭議,在保護和傳承澳門的歷史文化遺產等帶來正面推動。
與科技+旅遊結合
《“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訂定了十一處“景觀視廊”、十九條“風貌街道”及二十四處“城市肌理”,以落實《文化遺產保護法》及國際上對世遺保護的要求。梁普宇表示,“計劃”較好地對保護和發展的需求作出平衡,“澳門歷史城區”是澳門綜合旅遊休閒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元素,期望“計劃”能與科技+旅遊的內容實現有機結合,運用創新的科技手段將歷史城區形象保留好並呈現予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以助力澳門“1+4”產業適度多元。
梁普宇相信,“計劃”可助力於培養澳門本地歷史建築文物相關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不僅能為澳門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專業的技術和服務,也傳承澳門中西歷史結合的文化和工藝,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為澳門勞動市場提供更多元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期望特區政府能開展和加強有關培訓項目。
有人可用有例可依
施冠雄認為“計劃”較全面地涵蓋澳門不同類型的具文化價值的遺產和資源,透過提出指導原則、“建築限制條件”、“建築修復準則”及保護、管理措施等多項條件和措施,將對業權人及從業者提供清晰指示,讓文遺保育提質增效。
施冠雄指出,在“計劃”的大原則下開展修復,各環節都須特定專才高度參與,建議政府因應“計劃”的要求及本地不同類型的文遺情況開展系列的專業培訓班,邀請本地及鄰近地區的專家為從業人員講解,培養人員掌握辨識價值、制訂可依從的計劃的能力,確保後續修復及保育工作的成效。此外,期望當局透過梳理數據在一定時期的變化,共享給有關的業權人,以便結合科學數據進行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