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保障澳供水第二道防線奏效
今枯季首調水成功壓鹹
【本報記者廣州三日電】珠江水利委員會公佈,二○二三至二○二四年首次珠江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今天完成,補水水頭順利到達珠江河口,成功壓制鹹潮,保障澳門等地供水安全。這是大藤峽工程主體完工後首次向粵港澳大灣區壓鹹補淡,標誌着保障澳門供水的“第二道防線”全面建成並發揮效益。
最大鹹界下移卅公里
珠江委錨定供水保障目標,強化水量統一調度,築牢珠江流域當地、近地、遠地供水保障的“三道防線”。其中西江以珠海等本地水庫為“第一道防線”,中下游以大藤峽工程等為“第二道防線”,中上游以龍灘等骨幹水庫為“第三道防線”。大藤峽工程是距離珠江三角洲最近具有應急調水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是紅水河十個水電梯級開發的最後一級,控制着百分之五十六的西江水資源量,總庫容三十四億七千九百萬立方米。
在這次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中,大藤峽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供水保障“第二道防線”的主要水源,發揮重要作用,截至上月廿九日晚上八時,下洩水量四億五千萬立方米,最大鹹界已下移三十公里,保障澳門、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供水安全。
大藤峽工程於二○一四年十一月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三百五十七億三千六百萬元人民幣,是國務院確定的一百七十二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誌性項目,是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功能於一體的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二○二三年九月,大藤峽工程主體較國家批覆的建設工期提前四個月完工,讓粵港澳大灣區約七千萬人的用水安全更有保障。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黃鷺介紹,本次壓鹹補淡調度為期十天,並持續到今天結束。
應急調水縮短至三天
澳門地處珠江最尾端,受鹹潮影響最嚴重。二○○五年至今,我國持續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讓澳門不再受到鹹潮的困擾。大藤峽工程投入運行後,應急調水到澳門的時間由原來的十天縮短至三天,調水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澳門回歸以來,在祖國的大力支持下,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向世界展示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儘管上月以來受到上游降雨、來水偏少和鹹潮上溯影響,但澳門目前供水穩定、水質優良,自來水鹹度保持在五十度以內,遠低於國家標準的二百五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