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坎的更新想起
田中泓
“十年前熱熱鬧鬧的赤坎古鎮被改成一個加了收門票的主題公園,原來的人、店、小吃都沒了,現在只是一個民國騎樓的影視城而已。原來的歷史建築和仿古建築讓遊客傻傻分不清,把江南風的古戲台建在開平。在從古鎮搬出去的小店發現赤坎的舊照,充滿煙火氣的赤坎已不在。”
上面的文字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勾引我十多年前第一次遊覽赤坎鎮的回憶。這個位於江門開平沿江邊的小鎮,就因為一系列騎樓式建築,加上一些電影在該處拍攝而令這小鎮曝光,逐漸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
我第一到赤坎,騎樓建築都充滿各式各樣的店舖,民居就在附近,加上江邊有船隻運輸貨物,整個充滿真實生活的小鎮保留着自二十世紀初至今的經濟與居民生活(見圖)。
當然,對於一些旅遊開發者來說,這個小鎮最有利用價值的,是那些結合中式與西式風格的騎樓建築,反而建築內生活的人與事,與旅遊無關,更阻礙旅遊的運作與管理。
就是這個原因,當地政府與旅遊開發者將整個小鎮劃為旅遊發展的區域,將鎮內全部居民移走,將不合風格的建築拆除,然後再建一些近似風格的騎樓,進駐一些品牌店舖及各式餐飲,令小鎮變成一個單純“打卡”及消費的場所。
當然,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做法是很成功的,既保留活化了舊建築,又充分開發了其旅遊價值。
然而,對於像我朋友那些受過“建築保育”教育的人,就會思考建築活化的真正意義:“原來大家都對赤坎的改造感到心痛和惋惜,好好的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歷史街區變成只為遊客服務的主題公園,把社區的人都弄走,只剩下冰冷的建築,還造些假古董建築。原本一直對赤坎的改造不抱希望,看了之後更失望,一進去‘園區’,就已經找不到印象中的赤坎了。這種主題公園式的改造往往本地人不去,遊客去了都說商業化、東西貴、沒甚麼好玩的景點。希望江門其他的歷史街區別再變成這種主題公園了。更新的核心是為了人,為人營造更好的環境,參與改造的各方——勿忘初心。”
澳門的一些歷史街區也迎來新的活化方式,希望能從赤坎鎮的案例中吸取教訓,切切實實地改善街區的生活與營商環境,不要“殺雞取卵”,最後只成為一個又一個沒有靈魂的主題式公園。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